《风入松(次韵代赠人)》
时间: 2025-01-27 03:55: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入松(次韵代赠人)
作者: 孙居敬 〔宋代〕
王孙去后几时归。音信全稀。
绿痕染遍天涯草,更小红已破桃枝。
此恨无人共说,梦回月满楼时。
只应明月照心期。一向舒眉。
若还早遂蓝桥约,更不举玉盏东西。
怎望黄金屋贮,只图夸道于飞。
白话文翻译:
王孙离去后,不知何时才能再归?他的音信已经很少。
天涯的草上已染上了绿痕,而那轻柔的红色已经在桃枝上绽放。
这份恨意无人可诉,唯有在月圆的夜晚梦回那楼阁时。
只应明月照亮我心中的期盼,时常舒展眉头。
如果仍能如愿以偿在蓝桥相约,便不必举起酒杯向东或向西。
怎能期待富贵的房屋收藏,只求在飞天的夸赞中找到安慰。
注释:
- 王孙: 指贵族子弟,通常指游子或久离家乡的人。
- 音信全稀: 通信音信极少,表达思念之情。
- 绿痕: 形容草木复苏,春意盎然。
- 桃枝: 代表春天的象征,桃花盛开。
- 此恨无人共说: 抒发心中苦闷,无可倾诉的孤独感。
- 明月照心期: 明月象征希望与思念,照亮心中的期盼。
- 蓝桥约: 蓝桥常用作离别或相会的象征,指美好的约定。
- 黄金屋: 象征财富与地位,表明对物质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居敬,字惟道,号惟道,宋代著名诗人,擅长音律与词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离别后音信稀少的忧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际关系与情感纽带。
诗歌鉴赏:
《风入松(次韵代赠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后的思念,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依恋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开篇“王孙去后几时归”,直接道出离别的伤感情绪,接着以“音信全稀”描绘出与友人之间联系的稀缺,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诗中提到“绿痕染遍天涯草”,展现出春天来临的景象,同时也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桃枝的“更小红已破”,则象征着生活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
“此恨无人共说,梦回月满楼时”,在孤独的思念中,诗人向明月倾诉心中的苦恼,明月成为了他情感的寄托。最后的“怎望黄金屋贮,只图夸道于飞”,则是对物质的反思与对精神寄托的渴望,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与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风格柔和,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王孙去后几时归: 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 音信全稀: 反映两人之间联系的稀少,增添了孤独感。
- 绿痕染遍天涯草: 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映射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更小红已破桃枝: 象征春天的来临,暗示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 此恨无人共说: 感叹心中苦闷无人能理解,展现孤独情怀。
- 梦回月满楼时: 在梦中与友人重聚,寄托对未来相会的期盼。
- 只应明月照心期: 明月象征希望,照亮心中渴望。
- 若还早遂蓝桥约: 提到重聚的美好愿望。
- 更不举玉盏东西: 表达对物质的淡泊,重视精神的追求。
- 怎望黄金屋贮: 对财富的反思,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 使用“明月”象征思念与希望。
- 对仗: 诗句中多处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韵律感。
- 拟人: 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展现生动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孤独,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同时,诗中对物质与精神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孙: 象征离别与思念。
- 明月: 希望与情感的寄托。
- 桃枝: 春天、生命的象征。
- 蓝桥: 约定与重聚的象征。
- 黄金屋: 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孙去后,诗人对他的感情是: A. 高兴的
B. 思念的
C. 忘记的 -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 A. 物质
B. 希望与思念
C. 忧伤 -
最后一句中的“黄金屋”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财富的重要性
B. 物质的淡泊
C. 家庭的温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 同样以思念为主题,但更多表现女性的柔情与细腻情感。
- 温庭筠《更漏子》: 描绘了夜晚的思念,情感同样深厚,语言上更加婉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