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物有则》

时间: 2025-01-26 06:08:45

大而天地无边际,细入无伦极眇锦。

一器之中涵一理,随其所在莫非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而天地无边际,细入无伦极眇锦。一器之中涵一理,随其所在莫非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宇宙的广阔无垠和微观世界的精细复杂。无论是在宏观的天地之间,还是在微观的极小之物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无处不在,无处不体现着天道的存在。

注释:

  • 大而天地无边际:形容宇宙的广阔无边。
  • 细入无伦极眇锦:形容微观世界的精细复杂,如同精美的锦缎。
  • 一器之中涵一理:每一个物体或现象都蕴含着一种道理或法则。
  • 随其所在莫非天:无论在哪里,都体现着天道的存在和作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哲理诗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深邃的哲学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宇宙和自然规律的探索和思考,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观察自然和思考宇宙规律时所作,旨在表达对宇宙和自然法则的敬畏和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诗中“大而天地无边际”和“细入无伦极眇锦”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宇宙的无限广阔,又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精细复杂。后两句“一器之中涵一理,随其所在莫非天”则强调了自然法则的普遍性和无处不在的特性,体现了作者对天道的敬畏和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大而天地无边际”:通过“大”和“无边际”形容宇宙的广阔,强调其无限性。
  • 第二句“细入无伦极眇锦”:用“细”和“极眇锦”形容微观世界的精细,比喻其复杂如锦缎。
  • 第三句“一器之中涵一理”:指出每一个物体或现象都蕴含着一种道理或法则。
  • 第四句“随其所在莫非天”:强调无论在哪里,都体现着天道的存在和作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大”与“细”的对比,突出宇宙的广阔和微观世界的精细。
  • 比喻:用“极眇锦”比喻微观世界的精细复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索宇宙和自然规律,强调自然法则的普遍性和无处不在的特性,体现了作者对天道的敬畏和认识。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天地”、“无边际”、“极眇锦”、“一理”、“天”。
  • 解释:“天地”象征宇宙的广阔,“无边际”强调其无限性,“极眇锦”比喻微观世界的精细复杂,“一理”指自然法则,“天”代表天道。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大而天地无边际”形容的是什么? A. 宇宙的广阔 B. 微观世界的精细 C. 自然法则的普遍性 D. 天道的存在
    2. 诗中“细入无伦极眇锦”用什么来比喻微观世界? A. 锦缎 B. 宇宙 C. 天道 D. 自然法则
    3. 诗中“一器之中涵一理”强调的是什么? A. 宇宙的广阔 B. 微观世界的精细 C. 自然法则的普遍性 D. 天道的存在
    4. 诗中“随其所在莫非天”强调的是什么? A. 宇宙的广阔 B. 微观世界的精细 C. 自然法则的普遍性 D. 天道的存在

答案:1. A 2. A 3. C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阅读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朱熹的《观书有感》,这些作品都涉及对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 诗词对比:可以将陈普的这首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进行对比,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但风格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