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辛酉岁杪,往宁车中遇雪,感横征事而作》
时间: 2025-01-11 14:12:23意思解释
声声慢 辛酉岁杪,往宁车中遇雪,感横征事而作
作者: 高燮 〔清代〕
原文展示:
絮飘柳秃,日暮冲寒,迷茫忽地满目。窗外痴云如梦,朔风何酷。残枝细草压遍,太无端锦团花簇。便看取远山头,一片都成群玉。骨冷神清难俗。冰天里,我本此心冲穆。阆苑分明,安用报琼盈斛。饥鸿更怜冻雀,绕荒林哀哀觅宿。汽笛唤,可唤起春意转燠。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冬天,柳树的絮状物飘舞,夕阳西下,气温愈发寒冷,眼前景象迷茫恍惚。窗外的云朵如同梦境,北风凛冽得令人畏惧。残枝和细草被压弯,毫无道理的像是锦绣团花的堆积。远处的山头,宛如一片群玉闪耀。虽然骨寒,但心灵却清晰而不受世俗干扰。冰天雪地中,我的内心依然是那么宁静。阆苑的美景依然清晰,何必用琼浆佳酿来回报呢?饥饿的鸿雁更怜爱冰冷的雀鸟,围绕荒林,悲哀地寻找栖息之处。汽笛响起,仿佛唤醒了春天的气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絮:柳絮,指柳树的种子。
- 朔风:冬天北风,寒冷而刺骨。
- 阆苑: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和宁静。
- 琼盈斛:琼浆,指美酒,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 阆苑:源自《山海经》,后世常用以指代美丽的仙境或理想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燮,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祖籍浙江,曾任职于朝廷,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诗风多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辛酉年末,正值战乱频仍,诗人通过描写冰雪的寒冷与内心的宁静,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声声慢》通过冬日的寒冷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醒。诗人用“絮飘柳秃”描绘出冬天的萧瑟,映衬出他内心的迷茫和无奈。同时,窗外的“痴云”和“朔风”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情的自然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虽然感到“骨冷”,却并未沦落于世俗的喧嚣,反而保持了一份清明的心境。
在诗中,诗人通过“阆苑分明,安用报琼盈斛”表明了对物质享受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尽管外在环境充满寒冷与困扰,但诗人却能在这冰天雪地中找到一丝温暖和希望。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使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理和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絮飘柳秃:描绘出冬天的凋零,柳树失去生机。
- 日暮冲寒:夕阳西下,寒意加重,暗示时光流逝。
- 迷茫忽地满目:景象变得模糊,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迷惘。
- 窗外痴云如梦:窗外的云朵恍若梦境,营造出梦幻的氛围。
- 朔风何酷:北风的凛冽,进一步加强了寒冷的感受。
- 残枝细草压遍:残败的枝叶和细草被压弯,象征生命的脆弱。
- 便看取远山头,一片都成群玉:远处的山如同玉石般闪耀,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 骨冷神清难俗:尽管身体寒冷,心灵却清醒,超脱于世俗之中。
- 冰天里,我本此心冲穆:在冰冷的世界中,内心依然宁静。
- 阆苑分明,安用报琼盈斛:理想的仙境依然清晰,物质的回报显得多余。
- 饥鸿更怜冻雀:饥饿的鸿雁同情冰冷的雀鸟,传达出一份悲悯之情。
- 汽笛唤,可唤起春意转燠:汽笛的声响仿佛唤起了春天的气息,预示着希望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山头,一片都成群玉”,将山比作玉,增强意象的美感。
- 拟人:如“饥鸿更怜冻雀”,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多个句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寒冷的冬季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展示了诗人超越世俗的清明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纯洁与冷漠,也暗示着一种生命的停滞。
- 柳:常象征柔弱与哀愁,在这里反映了冬天的凋零。
- 云:恍如梦境,代表着诗人内心的迷惘与追寻。
- 残枝细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春天
- B. 冬天
- C. 秋天
-
诗中提到的“阆苑”象征什么?
- A. 美好理想的生活
- B. 物质享受
- C. 现实的压迫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现实的无奈?
- A. 描述自然景象
- B. 直接抒情
- C. 叙述故事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江雪》 by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比较高燮的《声声慢》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但高燮更倾向于表现冬天的孤寂与清冷,而李白则通过夜泊的情景展示历史的苍凉与感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燮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的艺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