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贡父舍人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8 02:25:56

观也本诸生,早与世参商。

方枘不量凿,交亲指为狂。

末路辱公知,赐出非所望。

相期古人处,岂止事文章。

汝南虽奥区,校官实始张。

解鞅百无有,栖栖寄僧坊。

筑室从有徒,皆公借馀光。

一壶千金直,所济在仓黄。

万里犹比邻,别离无足伤。

何以报公德,修好以为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贡父舍人二首 其二
秦观

观也本诸生,早与世参商。
方枘不量凿,交亲指为狂。
末路辱公知,赐出非所望。
相期古人处,岂止事文章。
汝南虽奥区,校官实始张。
解鞅百无有,栖栖寄僧坊。
筑室从有徒,皆公借馀光。
一壶千金直,所济在仓黄。
万里犹比邻,别离无足伤。
何以报公德,修好以为常。

白话文翻译

我本是个平凡的学生,早早地就与世俗交往,
却像方木无法进洞,亲友们都认为我疯癫。
在困顿的末路上,辱没了公知的名声,
得到的恩赐也出乎我的意料。
我希望能与古人相处,岂止是为了写文章。
虽然汝南地方偏僻,但官职却是最早的张扬。
解鞅的知识一无所用,任凭我寄居在寺庙中。
建屋子虽有同伴,都是借公的余光。
一壶千金的美酒,所能帮助的却只在仓黄。
即便万里相隔,也依然如近邻,离别并不伤心。
我该如何报答您的恩德,常以友好的态度来相待。

注释

  • :指作者自己,表示谦逊。
  • 诸生:指读书人,学子。
  • 参商:指世俗的交往与纷争。
  • 方枘不量凿:比喻不合适的人或事物。
  • 末路辱公知:在困境中让别人失望。
  • 汝南:地名,指汝南地区。
  • 解鞅:指有知识但无用的人。
  • 栖栖寄僧坊:形容寄居的生活状态。
  • 一壶千金直:形容美酒的珍贵。
  • 仓黄:指仓库里的黄酒。
  • 万里犹比邻:即使远隔千里,也像邻居般亲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北宋著名词人,号称“婉约派”代表之一,作品多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秦观的早期时期,正值他遭遇政治挫折、名声未显之时,心境颇为复杂,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诗歌鉴赏

《送刘贡父舍人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情的送别诗,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思索与无奈。秦观以“观也本诸生”开篇,直接表明自己身为学子的身份,表露谦卑之心,设置了一个自我反省的基调。接下来的“方枘不量凿,交亲指为狂”则生动地描绘了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的窘迫,暗示了作者对社会的不满与不适。

诗中的“末路辱公知,赐出非所望”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对友人的愧疚与自责,虽然得到了朋友的帮助,但却无法回报。这种情感在后面的“何以报公德,修好以为常”中再次得到升华,体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恩德的感激。

整体来看,诗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展现了宋代文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观也本诸生:表明身份,谦逊之意。
    • 早与世参商:早已参与世俗事务,感到无奈。
    • 方枘不量凿:比喻自我与环境的不适应。
    • 交亲指为狂:亲友们不理解,认为他的行为是疯狂。
    • 末路辱公知:在逆境中让别人失望。
    • 赐出非所望:意外的恩赐。
    • 相期古人处:渴望与古人交往的心情。
    • 岂止事文章:交往的不止是为了文章。
    • 汝南虽奥区:即使远离繁华之地。
    • 校官实始张:但官职却早已建立。
    • 解鞅百无有:自认为无用。
    • 栖栖寄僧坊:寄居的状态。
    • 筑室从有徒:居住有同伴。
    • 皆公借馀光:借助朋友的光辉。
    • 一壶千金直:美酒的珍贵。
    • 所济在仓黄:所能帮助的有限。
    • 万里犹比邻:即使远隔千里也如邻里。
    • 别离无足伤:离别并不伤心。
    • 何以报公德:如何回报朋友的恩德。
    • 修好以为常:常以友好的态度回报。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方枘不量凿”比喻不合适的处境。
    • 对仗:如“万里犹比邻,别离无足伤”对称工整。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增强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珍视与感激,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无奈,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深邃与复杂。

意象分析

  • 诸生:象征着学子、求知者的身份,代表了作者的谦逊。
  • 方枘不量凿:象征着不合适,暗示作者的孤立与困境。
  • 古人:象征理想中的人际关系,反映出对古代文人交往的向往。
  • 汝南:地名,象征偏僻,代表作者的困顿与无奈。
  • 一壶千金:象征珍贵的情谊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方枘不量凿”是什么意思? A. 与世俗相合
    B. 不合适
    C. 受到欢迎

  2. “何以报公德”中的“公德”指的是? A. 朋友的恩情
    B. 社会的道德
    C. 家庭的责任

  3.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表现得如何? A. 轻视
    B. 感激和珍视
    C. 漠不关心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现对友情的珍视。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比较秦观与苏轼的友谊诗,探讨两者对于友谊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秦观传》

相关诗句

观也本诸生,早与世参商。下一句是什么

方枘不量凿,交亲指为狂。上一句是什么

方枘不量凿,交亲指为狂。下一句是什么

末路辱公知,赐出非所望。上一句是什么

末路辱公知,赐出非所望。下一句是什么

相期古人处,岂止事文章。上一句是什么

相期古人处,岂止事文章。下一句是什么

汝南虽奥区,校官实始张。上一句是什么

汝南虽奥区,校官实始张。下一句是什么

解鞅百无有,栖栖寄僧坊。上一句是什么

解鞅百无有,栖栖寄僧坊。下一句是什么

筑室从有徒,皆公借馀光。上一句是什么

筑室从有徒,皆公借馀光。下一句是什么

一壶千金直,所济在仓黄。上一句是什么

一壶千金直,所济在仓黄。下一句是什么

万里犹比邻,别离无足伤。上一句是什么

万里犹比邻,别离无足伤。下一句是什么

何以报公德,修好以为常。上一句是什么

观也本诸生,下一句是什么

早与世参商。上一句是什么

早与世参商。下一句是什么

方枘不量凿,上一句是什么

方枘不量凿,下一句是什么

交亲指为狂。上一句是什么

交亲指为狂。下一句是什么

末路辱公知,上一句是什么

末路辱公知,下一句是什么

赐出非所望。上一句是什么

赐出非所望。下一句是什么

相期古人处,上一句是什么

相期古人处,下一句是什么

岂止事文章。上一句是什么

岂止事文章。下一句是什么

汝南虽奥区,上一句是什么

汝南虽奥区,下一句是什么

校官实始张。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