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僧韵》
时间: 2025-01-11 01:41: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台五百尊,方寸皆明月。月影弥千江,何曾有暂歇。
为斯妙用通,今古长不灭。昔当悬挂时,诚非凡可越。
住世及应真,几度阿僧劫。假锡作梯航,泛海涛如雪。
一旦杳无踪,暂与沙门别。倏忽群禅中,孰能为机泄。
禅心旷无迹,如海亦何竭。僧本具他心,宗门常合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上的五百位佛像,似乎每一寸土地上都充满了明月的影子,月影映照着千江万水,从未有过片刻的停歇。这样的妙用贯通古今,永不消失。早年间佛教的教义如同悬挂的明月,绝非凡人所能超越。无论在世间还是对真理的领悟,经历了多少次的劫难。假借锡杖如同船梯,乘风破浪如雪一般轻盈。转瞬之间便消失无踪,与沙门暂时告别。在纷杂的禅境中,谁能泄露机密?禅心宽广无迹,如同无边的海洋,永无尽头。僧人本身具备他人的心思,宗门之间常常保持一致。
注释:
- 天台:指天台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是佛教的重要圣地。
- 五百尊:佛教中常提到的五百位菩萨或佛陀的形象。
- 阿僧劫:佛教术语,指极其漫长的时间单位,通常用来形容世间的轮回与劫难。
- 沙门:指出家修行的僧人。
- 禅心:指禅宗的心境,强调心灵的宁静和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元璋(1328-1399),明朝开国皇帝,庙号太祖。他早年为农,后起义反元,建立明朝,成为一代帝王。朱元璋在位期间,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整顿政治,强调儒学和对佛教的保护,展现出对文化的重视。
创作背景
《赓僧韵》作于朱元璋时期,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理解。诗中通过描绘天台山的佛像和禅心,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赓僧韵》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作,诗人朱元璋以天台山的佛教文化为背景,通过描绘明月、月影以及禅心的意象,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追求真理的境界。诗的开头以“天台五百尊”引入,展现出佛教的庄严与神秘,接着以“月影弥千江”表达了月光的普照,象征着智慧与光明无处不在。这种意象的运用,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更引发了读者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诗中的“假锡作梯航,泛海涛如雪”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时的勇气与轻盈,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洒脱。而“倏忽群禅中,孰能为机泄”则暗示着心灵的追求与机缘的不可捉摸,体现了禅宗的深邃智慧。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从对佛教的崇敬逐渐升华到对禅心的领悟,最后以禅心的“旷无迹”作为结尾,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诗的哲理深度,使其不仅是一首佛教诗,更是一篇探讨人心与宇宙关系的哲学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台五百尊,方寸皆明月。
描绘天台山上的佛像,象征着佛教的光辉与智慧。 -
月影弥千江,何曾有暂歇。
表达了智慧的普照与永恒,从未有过片刻的停息。 -
为斯妙用通,今古长不灭。
说明这种智慧的运用是贯通古今,永不消逝的。 -
昔当悬挂时,诚非凡可越。
追忆过去佛教教义的深邃,超凡脱俗,难以企及。 -
住世及应真,几度阿僧劫。
反思人生的劫难与真理的探求,历经多次轮回。 -
假锡作梯航,泛海涛如雪。
比喻修行者借助工具(如锡杖)轻松渡过人生的波涛。 -
一旦杳无踪,暂与沙门别。
暗示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与世俗的短暂告别。 -
倏忽群禅中,孰能为机泄。
表达了禅境中的不可捉摸,强调心灵的秘密。 -
禅心旷无迹,如海亦何竭。
形容禅心的广阔与深邃,永无尽头。 -
僧本具他心,宗门常合辙。
指出僧人本身具有他人的智慧,强调宗门之间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假锡作梯航”,用锡杖比喻修行者的工具。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明月、海洋等意象象征着智慧与心灵的无尽。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类内心的追求与智慧的永恒,表达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对于禅宗思想的领悟。通过细腻的意象与哲理的思考,展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真理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智慧与光明,代表心灵的觉悟。
- 千江:象征广阔的世界与无尽的思考。
- 海涛:象征人生的波澜与不可预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天台”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佛教圣地
C. 一种建筑
D. 一种植物 -
“阿僧劫”在诗中指的是: A. 一种节日
B. 极长的时间
C. 一种宗教仪式
D. 一种修行方法 -
“假锡作梯航”中的“锡”是指: A. 一种金属
B. 一种食物
C. 一种乐器
D. 一种书法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哲理的思考,但更侧重于景物的描绘。
- 《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情感上更为细腻,体现了对离别的惆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朱元璋与明朝文化》
- 《禅宗诗歌的艺术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