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城风煖不生尘,
开遍梨花万树春。
吹散绿云帘尽捲,
广寒宫里有仙人。
白话文翻译:
在锦城,春风温暖,尘埃不生;
梨花盛开,万树如春。
春风吹散了绿云帘,
广寒宫里似有仙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锦城:指成都,因其繁华如锦而得名。
- 风煖:春风温暖。
- 不生尘:没有灰尘,形容空气清新。
- 万树春:万树梨花盛开,象征春天的到来。
- 绿云帘:春天的绿色云雾如帘子般飘动。
- 广寒宫:传说中月宫的居所,仙人的住所。
典故解析: “广寒宫”出自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是月亮上的宫殿,居住着嫦娥等仙人。诗中提及,暗示了诗人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瑄,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其是春天的美丽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应该是在春天时写成,描绘了成都春季的梨花盛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向往。
诗歌鉴赏:
《成都看梨花》是一首描写春天梨花盛开的古诗,作者以清新的笔触展现了成都春天的美丽景象。诗的开头“锦城风煖不生尘”,便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宜人的春日气息,温暖的春风吹拂,让整个城市显得生机勃勃,尘埃不生,清新无比。而“开遍梨花万树春”,则进一步描绘出梨花盛开的壮观场面,仿佛万树梨花在春日阳光下竞相开放,给人一种视觉的震撼和心灵的愉悦。
接下来的“吹散绿云帘尽捲”,诗人通过对春风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的轻柔与流动,绿云帘像是春天的装饰,随着春风的吹拂,轻轻卷起,展现出一种轻盈的动态美。最后一句“广寒宫里有仙人”,则将诗的意境提升到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暗示了春天的美好如同仙境,令人向往。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春日氛围。同时,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令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城风煖不生尘:锦城(成都)在春风的吹拂下,空气清新,没有灰尘,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清新气候。
- 开遍梨花万树春:梨花盛开,万树争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吹散绿云帘尽捲:春风轻拂,绿云如帘,随着风的吹动而卷起,生动描绘了春天的轻盈与变化。
- 广寒宫里有仙人:引入了神话元素,暗示春天的美好仿佛是仙境般的存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轻柔的云帘,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风似乎有生命,能吹动绿云帘,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了自然与神话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城:象征繁华与美丽的地方。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
- 梨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繁荣。
- 广寒宫:象征理想中的美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成都看梨花》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薛瑄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广寒宫”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的住所?
- A. 嫦娥
- B. 观音
- C. 西游记中的唐僧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秋天的落叶
- B. 春天的梨花
- C. 夏天的暴雨
答案:
- B. 薛瑄
- A. 嫦娥
- B. 春天的梨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春天,但更注重政治与时代的感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表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薛瑄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