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侍郎》
时间: 2025-01-11 21:4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杨侍郎
作者: 吴融 〔唐代〕
云情鹤态莫夸慵,正上仙楼十二重。
吟逸易沈鳷鹊月,梦长先断景阳钟。
奇文已刻金书券,秘语看镌玉检封。
何事春来待归隐,探知溪畔有风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云雾缭绕的情景和鹤鸟悠闲的姿态,不必夸耀懒散的生活。现在正处于豪华的仙楼之上,心情却难以平静。吟诵的诗句在月下轻易沉沉,梦中却难以长久。奇妙的文字已刻在金书的券页上,秘密的言语则镌刻在玉制的印章上。为何春天来临,还在等候归隐的时机?不如去探寻那溪边有风吹拂的松树。
注释:
- 云情:云雾的情景,指自然的美好。
- 鹤态:鹤的姿态,象征高洁与闲适。
- 仙楼:指高楼大厦,象征着美好的追求。
- 吟逸:吟唱的悠闲,表达自在的心情。
- 景阳钟:指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金书券:指珍贵的文书。
- 秘语:隐秘的言语。
- 归隐:隐居的生活。
- 风松:松树在风中摇曳的情景,象征自然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字世昌,唐代诗人,出身于名门望族,仕途顺利,深受当时文人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表达个人的隐逸情怀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寄杨侍郎》创作于诗人与友人杨侍郎的交往之际,诗中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友人的关切,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清雅生活的情感。
诗歌鉴赏:
《寄杨侍郎》是一首典型的唐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高洁的鹤与缥缈的云,这种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也象征着他追求的理想生活。诗的开头就以“云情鹤态”引出主题,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接下来,诗人提到“正上仙楼十二重”,虽在高楼之上,却感到内心的浮躁和无奈。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吟逸易沈鳷鹊月”来表现自己在月下吟唱的惬意,然而这种惬意又因梦的短暂而显得脆弱。接着,诗人提到“奇文已刻金书券”,象征着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但同时又隐含了对世俗功名的反思。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待,却又因归隐的迟疑而感到失落,展示了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情鹤态莫夸慵:自然美景令人陶醉,但不必夸耀懒散的生活。
- 正上仙楼十二重:身处豪华的楼台之上,心情却难以安宁。
- 吟逸易沈鳷鹊月:在月光下吟唱容易沉浸,却难以持久。
- 梦长先断景阳钟:梦境虽美,却因钟声而中断。
- 奇文已刻金书券:珍贵的文字已被记录。
- 秘语看镌玉检封:隐秘的言语在玉印上铭刻。
- 何事春来待归隐:春天的到来,何必还在等待隐居的机会?
- 探知溪畔有风松:不如去探寻溪边的松树,享受自然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情鹤态”,将云和鹤比作高洁的象征。
- 对仗:首联与尾联形成对仗,如“吟逸易沈”和“梦长先断”。
- 象征:如“春来”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同时又反映出诗人的犹豫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情谊的珍重,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于自然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自由与超脱。
- 鹤:象征高洁与闲适。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松:象征坚韧与宁静。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代表了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仙楼”象征什么? a) 现实的豪华大厦
b) 追求的理想生活
c) 朋友的居所 -
“何事春来待归隐”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隐居的渴望
c) 对世俗的无奈 -
诗中哪种意象代表坚韧与宁静? a) 云
b) 鹤
c) 松
答案:
- b) 追求的理想生活
- b) 对隐居的渴望
- c) 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寄杨侍郎》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思考。李白在月下的饮酒吟唱中显得豪放,而吴融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反映了唐代诗歌多样化的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