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卿赴台州》

时间: 2025-01-08 17:25:27

九陌除书出,寻僧问海城。

家从中路挈,吏隔数州迎。

夜蚌侵灯影,春禽杂橹声。

开图见异迹,思上石桥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董卿赴台州
张蠙 〔唐代〕

九陌除书出,
寻僧问海城。
家从中路挈,
吏隔数州迎。
夜蚌侵灯影,
春禽杂橹声。
开图见异迹,
思上石桥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繁忙的街道上送别朋友,
我去寻求高僧询问海边的城池。
他的家在中途停留,
而官吏则隔着几州来迎接他。
夜里,灯光映照着贝壳的影子,
春天的鸟儿在橹声中鸣叫。
打开地图看见了不同的景象,
不禁想起了那座石桥。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陌: 指的是繁华的街道。
  • 除书: 送别的意思,或可理解为告别的信。
  • 寻僧: 寻找僧人,表示对高人谋求意见或祝福。
  • 海城: 指海边的城市,这里可能是台州。
  • : 拿着,携带。
  • : 官吏,指负责接待的人。
  • 夜蚌: 夜晚的贝壳,象征宁静和美好。
  • 灯影: 灯光的映影,创造出温馨的氛围。
  • 春禽: 春天的鸟类,象征生机和希望。
  • 杂橹声: 船只划桨的声音,传达出旅行的意象。
  • 开图: 展开地图,象征着新的旅途。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问海城”及“思上石桥”可视为对旅途与归属的反思,体现出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留存,作品多以送别、山水为题材,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送别友人赴台州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美好祝愿。诗中描绘的景象显示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敏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生动,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送别时的情景与感情。首句“九陌除书出”以街道的繁忙作为开端,营造出一种热闹的送别氛围,似乎在描绘出周围的热闹场景。接着“寻僧问海城”则引入了对友人前往台州的关怀与祝福,暗示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期待。

在描绘夜晚的宁静时,“夜蚌侵灯影”给人以温暖和柔和的感觉,反映出人们在送别时的情感波动。而“春禽杂橹声”则通过自然的声音与景象,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与流动的时间,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的两句“开图见异迹,思上石桥行”则让人感觉到一种对未来的探索与思考,映射出诗人对友人未来旅途的关心与期盼。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友人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陌除书出”:繁忙的街道上,送别信件与友人。
  • “寻僧问海城”:去找僧人,询问关于海边城池的事。
  • “家从中路挈”:朋友的家在中途停留,说明他可能面临其他的归属。
  • “吏隔数州迎”:官吏在几州外迎接,反映出友人身份的显赫。
  • “夜蚌侵灯影”:夜晚的贝壳映照灯影,渲染出温馨的送别气氛。
  • “春禽杂橹声”:春天鸟鸣与划船声交织,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 “开图见异迹”:展开地图,看到新的景象,暗示新旅程的开始。
  • “思上石桥行”:思绪回到那座石桥,象征着对往事的回忆与眷恋。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和意象的手法,如“夜蚌侵灯影”以自然事物映射人情,增强了诗的意境。同时,诗中还有对仗的运用,使得整体结构更加严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祝福与不舍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未来旅途的期待与思考,揭示了人情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陌: 代表繁华喧闹的城市生活,象征人际关系的复杂。
  • 夜蚌: 象征宁静与美好,反映内心的平和与思索。
  • 春禽: 代表生机与希望,体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 石桥: 象征着归属与连接,代表对往事的怀念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陌”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街道
    B. 宁静的乡村
    C. 高山流水

  2. “夜蚌侵灯影”这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春天的生机
    B. 温暖的送别气氛
    C. 繁忙的生活

  3. 诗人对友人的未来有怎样的情感?
    A. 不关心
    B. 期待与祝福
    C. 失望和惋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虽然两首诗都涉及送别和对未来的思考,但张蠙的诗更侧重于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王之涣则更宏观地表达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