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盆池
作者: 张蠙 〔唐代〕
圆内陶化功,外绝众流通。
选处离松影,穿时减药丛。
别疑天在地,长对月当空。
每使登门客,烟波入梦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陶制的池子,池子内的水静谧而清澈,外界的喧嚣与纷扰都被隔绝。诗人选择在松树的影子下,享受这片宁静。在这里,仿佛天地合一,月亮高悬于空。每当有客人来访,池中的烟波便如梦境般浮现,令人沉醉其中。
注释:
- 陶化功:陶制的池子,强调其艺术价值和工艺。
- 众流通:指外界的水流或事物,意指与外界隔绝。
- 松影:松树的影子,象征宁静的环境。
- 减药丛:减去药草的丛生,强调环境的清幽。
- 别疑:别的想法,产生怀疑。
- 长对月当空:长久地面对悬在空中的月亮,体现一种静谧的氛围。
- 烟波入梦中:烟波弥漫,似梦境一般,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张蠙隐居生活的时期,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恬淡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盆池》是一首融合自然与人文的诗作,通过描绘一个静谧的盆池,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以“圆内陶化功”开篇,强调池子的精致与独特,象征着一种经过心灵雕琢的艺术品。接着的“外绝众流通”则表现出与世隔绝的清幽,展现了诗人对喧嚣的逃避与对宁静的向往。
“选处离松影”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环境,松树的影子下,似乎时间都放慢了脚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人心生向往。之后的“别疑天在地”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似乎天地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境界。
最后的“每使登门客,烟波入梦中”则是对访客的描绘,池水的烟波似乎能够带他们进入梦中,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热情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言简意赅而又意蕴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圆内陶化功:描述池子是用陶土制作而成,工艺精湛,象征着艺术的匠心独运。
- 外绝众流通:强调池子外界的纷扰与嘈杂被完全隔绝,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环境。
- 选处离松影:选择在松树的影子下,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和对宁静环境的渴望。
- 穿时减药丛:在这样的环境中,时间似乎变得缓慢,周围的植物也显得稀疏,象征着清幽。
- 别疑天在地:在这里,诗人感受到一种天地合一的感觉,产生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 长对月当空:面对悬在空中的月亮,象征着一种孤独的美感。
- 每使登门客:每当有客人来访,诗人热情迎接,展现友好的情感。
- 烟波入梦中:池水的波光如梦境般美丽,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池水比作梦幻般的景象,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韵律感。
- 拟人:通过“烟波入梦中”,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一个陶制的池子,展现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人的热情款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盆池: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松影:代表自然的宁静,诗人对自然的依恋。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体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烟波:象征梦幻与虚幻,增强诗歌的朦胧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陶化功”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工艺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情感
-
诗中“外绝众流通”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外界的繁华
- B. 与世隔绝的宁静
- C. 生活的困扰
-
在诗中,松影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生命的力量
- B. 对自然的依恋
- C. 友谊的珍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张蠙的《盆池》都描绘了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然而,王维的作品更加强调孤独与内心的平和,而张蠙则通过友人的到来,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基调上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