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田察使》

时间: 2025-04-27 19:22:00

尊酒长亭忆别离,参差吹断竟谁思。

我怀知己惭鬷蔑,公喜逢人说项斯。

一坞烟霞双鬓老,数椽风雨二天私。

钱塘日暮长江阔,薄撷芳馨结桂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尊酒长亭忆别离,参差吹断竟谁思。 我怀知己惭鬷蔑,公喜逢人说项斯。 一坞烟霞双鬓老,数椽风雨二天私。 钱塘日暮长江阔,薄撷芳馨结桂枝。

白话文翻译:

在长亭里举杯回忆分别的情景,风吹得参差不齐,最终谁会思念我呢? 我心中怀念知己,感到惭愧不如鬷蔑,而您却喜欢逢人就称赞项斯。 在烟霞缭绕的山坞中,双鬓已老,几间简陋的屋子在风雨中显得格外私密。 钱塘江畔,日暮时分,长江显得格外宽阔,我轻轻采摘芳香的花朵,编织成桂枝。

注释:

  • 尊酒:举杯饮酒。
  •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常用于送别。
  • 参差:不整齐,这里形容风吹的景象。
  • 鬷蔑:古代传说中的贤人,这里指知己。
  • 项斯:古代贤人,这里指被称赞的人。
  • 一坞:一片山坞。
  • 烟霞:指山中的云雾。
  • 双鬓老:指头发已白,年纪已老。
  • 数椽:几间简陋的房屋。
  • 二天私:指在风雨中显得格外私密。
  • 钱塘:地名,今杭州。
  • 薄撷:轻轻采摘。
  • 芳馨:芳香的花朵。
  • 结桂枝:编织成桂枝形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友情的珍视。该诗可能是作者在别离后寄给友人的,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别离后寄给友人的,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别离场景的回忆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别离场景的回忆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以长亭饮酒回忆别离,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颔联通过对知己的怀念和对被称赞者的喜悦,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颈联以山坞烟霞和风雨中的简陋房屋,描绘了时光流逝和生活的艰辛。尾联以钱塘江畔的日暮和长江的宽阔,以及采摘芳香花朵编织成桂枝,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尊酒长亭忆别离:在长亭里举杯饮酒,回忆起别离的情景。
  2. 参差吹断竟谁思:风吹得参差不齐,最终谁会思念我呢?
  3. 我怀知己惭鬷蔑:我心中怀念知己,感到惭愧不如鬷蔑。
  4. 公喜逢人说项斯:而您却喜欢逢人就称赞项斯。
  5. 一坞烟霞双鬓老:在烟霞缭绕的山坞中,双鬓已老。
  6. 数椽风雨二天私:几间简陋的房屋在风雨中显得格外私密。
  7. 钱塘日暮长江阔:钱塘江畔,日暮时分,长江显得格外宽阔。
  8. 薄撷芳馨结桂枝:我轻轻采摘芳香的花朵,编织成桂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坞烟霞双鬓老”中,烟霞比喻山中的云雾,双鬓老比喻年纪已老。
  • 拟人:如“参差吹断竟谁思”中,风吹得参差不齐,仿佛在思考谁会思念作者。
  • 对仗:如“尊酒长亭忆别离,参差吹断竟谁思”中,前后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别离场景的回忆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送别的场所,象征别离。
  • 烟霞:山中的云雾,象征时光流逝。
  • 双鬓老:头发已白,象征年纪已老。
  • 风雨:象征生活的艰辛。
  • 长江:象征宽广的胸怀和未来的希望。
  • 芳馨:芳香的花朵,象征美好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鬷蔑”是指什么? A. 古代贤人 B. 古代美人 C. 古代诗人 D. 古代英雄

  2. 诗中的“项斯”是指什么? A. 古代贤人 B. 古代美人 C. 古代诗人 D. 古代英雄

  3. 诗中的“一坞烟霞双鬓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情的怀念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生活的艰辛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送别时的深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在月夜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何梦桂《寄田察使》:两首诗都表达了送别时的深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但王维的诗更加简洁含蓄,而何梦桂的诗则更加深情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何梦桂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