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时间: 2025-04-28 02:16: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港窄瞒鸥,堤宽信马,湘湾暝渡曾呼。
渔榔四起,潮尾送凉初。
听惯篷窗夜雨,灯边影也恋江湖。
难忘是,系情烟柳,唤梦风蒲。
年芳飘泊尽,清愁泛剡,嫩约寻吴。
向蘋洲,吹笛旧泪都枯。
怕负春来桃叶,相思处不为莼鲈。
还须待,移船海上,天地一琴孤。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港湾,海鸥在狭窄的水域上飞翔,渔船在宽阔的堤岸上悠然行驶。夜晚的雨声伴随着灯光的影子,勾起了对江湖的思念。诗人难以忘却的是那些烟柳映衬下的情感,仿佛梦中呼唤的蒲草。年轻的漂泊生活已经结束,清愁在心中荡漾,想要寻觅昔日的吴地。面向蘋洲,悠扬的笛声中流淌着旧日的泪水。诗人惧怕辜负春天的桃叶,心中相思却不再是莼鲈鱼的渔趣。最后,诗人只能静待移船至海上,孤独地感受天地间的琴音。
注释
- 港窄瞒鸥:港湾狭窄,海鸥在此掠过,形象生动。
- 堤宽信马:堤岸宽阔,马儿悠然行走,表达宁静的意境。
- 湘湾:指湘水的湾区,此处具有地域特征。
- 渔榔:指渔船,象征生活与生计。
- 莼鲈:莼菜与鲈鱼,古时指水乡的美味,象征乡愁。
典故解析
- 烟柳:常用以形容江南水乡的柔美景致,代表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桃叶:桃花象征春天与爱情,表现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与期待。
- 琴音:象征孤独与思考,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易顺鼎,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其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风格细腻。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深情回忆与对人生漂泊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情调的诗,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出浓烈的乡愁与对自然的赞美。诗中以“港窄瞒鸥”开篇,生动描绘了港湾的宁静,随即转入对渔船与夜雨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生活的惬意与悠然。然而,诗人内心却难以释怀,情感的纠葛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眷恋,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尤其在“年芳飘泊尽,清愁泛剡”一句,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愈加明显,象征着对青春的无奈与失落。最后一句“天地一琴孤”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表明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深思,令人深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港窄瞒鸥:描绘水域狭小,海鸥飞翔的宁静。
- 堤宽信马:堤岸宽阔,描绘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湘湾暝渡曾呼:描写湘水湾区的夜渡情景,具有地域特色。
- 渔榔四起:渔船的起伏,象征生活中的波动。
- 潮尾送凉初:潮水带来初夏的凉意,营造出清新的氛围。
- 听惯篷窗夜雨:夜雨的声音令人熟悉,唤起思绪。
- 灯边影也恋江湖:灯下的影子也流露出对江湖的眷恋。
- 难忘是,系情烟柳:难以忘记的情感,与烟柳相连。
- 唤梦风蒲:风中的蒲草如梦境般呼唤,情感寄托。
- 年芳飘泊尽:青春的漂泊生活已结束,感慨时光流逝。
- 清愁泛剡:清澈的愁绪在心中涌动。
- 嫩约寻吴:渴望寻觅往昔的吴地情怀。
- 向蘋洲,吹笛旧泪都枯:面对蘋洲,笛声中流淌着已枯竭的泪水。
- 怕负春来桃叶:害怕辜负春天的美好。
- 相思处不为莼鲈:思念的地方不再是莼鲈之趣。
- 还须待,移船海上:只能静待船只驶向大海。
- 天地一琴孤:在广袤天地中,孤独地感受琴音。
-
修辞手法:
- 比喻:利用自然景象比喻人情。
- 拟人:给无生命的物体赋予情感。
- 对仗: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漂泊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思考,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 港湾:象征宁静与归属,代表对故乡的眷恋。
- 海鸥:象征自由与灵动,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烟柳:代表柔美与思念,寄托诗人的情感。
- 笛声:象征回忆与孤独,反映心灵的独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地方的?
- A. 北国
- B. 江南
- C. 西北
- D. 南海
-
诗人用什么乐器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A. 琵琶
- B. 古筝
- C. 笛子
- D. 二胡
-
“桃叶”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乡愁
- B. 爱情
- C. 友情
- D. 亲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满庭芳》都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但《月夜忆舍弟》更侧重于亲情的描绘,而《满庭芳》则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人生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此为对《满庭芳》的详细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