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臈辞人逐漏频,寒毡堪笑独吟身。
仅支鹤俸能供岁,轻掷鱼竿自取贫。
柏酒竟疏婪尾宴,梅花虚拟故园春。
遥思伯氏京华久,一样灯前忆老亲。
白话文翻译: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钟声频频敲响,令人感到孤独与惆怅。穿着寒冷的毡子,我忍不住发出一声苦笑,独自吟唱。仅靠那微薄的鹤俸(指微薄的收入)勉强度过这一年,而我却又轻易地抛弃了鱼竿,选择了贫困的生活。柏酒在丰盛的宴席上显得稀疏,梅花的香气只是虚幻的故乡春景。我遥想在京城的伯父家,灯前的景象让我无比怀念老亲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残臈:指残破的衣服,形容寒冷。
- 逐漏:意为追逐时光的流逝,指钟声。
- 寒毡:寒冷的毯子,象征生活的困苦。
- 鹤俸:鹤的俸禄,比喻微薄的收入。
- 轻掷:轻易地抛弃。
- 柏酒:柏树酿成的酒,形容酒宴。
- 梅花:象征春天和故乡的思念。
- 京华:指京城,象征繁华之地。
- 老亲:指年长的亲人,表达对亲情的怀念。
典故解析:
- 鹤俸:古代文人常以鹤作为高洁的象征,鹤俸指的是微薄的收入,反映了作者的困境。
- 梅花:梅花是逆境中开放的花,象征坚韧,常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懋统,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除夕之际,正是辞旧迎新的时刻,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反映了他在困境中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除夕》是汤懋统在清代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除夕”这一节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亲情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以“残臈辞人逐漏频”展现了诗人身处的孤独与寒冷,仿佛在提醒人们在欢庆的时刻,仍有无数人陷入困境。通过“寒毡堪笑独吟身”,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冷冷的毡子与独自吟唱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接着,诗人以“仅支鹤俸能供岁”自嘲收入微薄,表现出身处困境的无奈和对生活的调侃。“轻掷鱼竿自取贫”,则暗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漠视,选择了精神上的追求而非世俗的富贵。接下来的“柏酒竟疏婪尾宴”,在宴席上柏酒的稀疏,映射出生活的清贫和对丰盛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诗人回忆故乡的梅花,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怀念。尤其是“遥思伯氏京华久”,更是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愁别绪与人间亲情的交织,是对传统节日的深情回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臈辞人逐漏频:残破的衣物,辞别之际,钟声频响,暗示时间的流逝。
- 寒毡堪笑独吟身:在寒冷的毯子下,发出苦笑,表现孤独与无奈。
- 仅支鹤俸能供岁:微薄的收入仅够度过一年,表现生活的困顿。
- 轻掷鱼竿自取贫:轻易放弃追求物质的生活,表现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 柏酒竟疏婪尾宴:柏酒稀疏,宴席的丰盛与现实的贫乏形成对比。
- 梅花虚拟故园春:梅花的香气虚幻,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遥思伯氏京华久:对在京城的亲人的思念,传递出浓浓亲情。
- 一样灯前忆老亲:在灯光下回忆老亲人,情感愈加深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鹤俸”比喻微薄的收入,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梅花虚拟”表现对故乡的情感,赋予梅花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主题围绕孤独与思念,诗人通过对除夕的描写,表达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臈:象征困境与孤独。
- 寒毡:代表生活的贫寒与无奈。
- 鹤俸:象征微薄的收入与对生活的调侃。
- 梅花:故乡的象征,表达思乡之情。
- 柏酒:宴席的象征,表现生活的清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臈”指的是什么? A. 破旧的衣物
B. 美好的回忆
C. 酒席上的美酒
D. 春天的花朵 -
“轻掷鱼竿自取贫”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态度是? A. 渴望富裕
B. 漠视物质追求
C. 热爱钓鱼
D. 喜欢宴席 -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 A. 春天的到来
B. 对故乡的思念
C. 生活的富裕
D. 亲人的陪伴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除夕相关的诗作如《元日》王安石、《春夜喜雨》杜甫,均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汤懋统的《除夕》与王安石的《元日》,前者强调了孤独与思念,而后者则侧重于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汤懋统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