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叶润臣同年》
时间: 2025-01-11 11:46: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叶润臣同年
作者: 吴荣 〔清代〕
清切蓬莱隔上方,
汉阳云树总苍茫。
不辞簪笔趋薇省,
何处题诗寄草堂。
远道思亲愁似海,
世臣忧国鬓如霜。
北来我亦无家别,
先垄松楸足断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国家的忧虑。诗中提到蓬莱和汉阳,描绘出一片苍茫的景象;诗人不顾身份,前往薇省,想要在何处题诗寄情。远道思亲,愁苦如大海,国事忧心,鬓发逐渐变白。北方来此,已无家可归,唯有松树和楸树,让人感到断肠的痛苦。
注释:
- 清切:清晰而明亮。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的地方。
- 汉阳:指汉阳地区,今属武汉市,代表着故乡。
- 簪笔:指用笔写作,形容文人。
- 薇省:薇省是指地方或朝廷,意指隐喻的官场。
- 足断肠:形容极度的悲痛。
典故解析:
- 蓬莱:古代文人常用来描绘理想的境界或向往的地方。
- 鬓如霜:形容人因忧愁而白发渐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荣,清代诗人,生于浙东,以其清新细腻的诗风著称。吴荣的诗作多取材于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对家国情怀情有独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因忧国之情而感到悲伤,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与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答叶润臣同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开篇用“清切蓬莱隔上方”引入,营造出一种遥远而美好的意境,表达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接着提到的“汉阳云树总苍茫”,则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苍茫的故乡景象,诗人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
“远道思亲愁似海”,将思念家乡的情感比作汪洋大海,深刻而细腻,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苦楚。随后的“世臣忧国鬓如霜”,则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连,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结尾以“北来我亦无家别,先垄松楸足断肠”收束,情感愈加浓烈,传达出无奈与悲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吴荣的艺术风格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位文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切蓬莱隔上方:描绘出蓬莱的美好与遥远,暗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汉阳云树总苍茫:汉阳的阴霭与苍茫,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 不辞簪笔趋薇省:不顾身份与地位,说明诗人愿意努力追求理想的表达。
- 何处题诗寄草堂:表达对诗意与表达的渴望,渴望能在何处留下自己的情感。
- 远道思亲愁似海:思念家乡如同浩瀚大海,情感强烈,令人共鸣。
- 世臣忧国鬓如霜:忧国之情使得鬓发渐白,映衬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北来我亦无家别:身处异乡,感受到无家可归的孤独与痛苦。
- 先垄松楸足断肠:松树和楸树成为心中牵挂,隐喻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大海,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使诗意更为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浓厚的思念之情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出文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反映了历史背景下诗人的心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莱:理想的境界与梦幻般的地方,象征着心灵的归宿。
- 云树:象征故乡的景色,代表思念的对象。
- 松楸:代表故乡的自然景物,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切蓬莱”意指什么? A. 理想境界
B. 现实情况
C. 战争场面 -
诗人思乡的情感用哪个比喻来表现? A. 像山一样高
B. 像海一样深
C. 像风一样轻 -
诗中提到的“鬓如霜”反映了什么? A. 年轻
B. 忧愁
C. 快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杜甫之任蜀》王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了浓厚的思乡之情,但更为简洁明了,情感直白。
- 《送杜甫之任蜀》: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关注点在于友谊与忧国情怀,呈现了不同的情感角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荣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