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并州路上,黄榆树的叶子纷纷落下,映衬着古老的关口。孤独的城池已经停止了角声,几名骑士正策马返回,猎取飞翔的雕。远处的帐篷临近水边,牛羊们也开始下山归来。征战的士兵正垂着泪水,云间烽火重燃,显示着战事的紧迫。
注释:
- 并州路:指通往并州的道路,古时并州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和交通要地。
- 黄榆:指榆树,秋天时叶子变黄并落下,象征着时光流逝和萧瑟的气氛。
- 孤城:指边塞的孤立城池,暗示着战争的孤独与艰辛。
- 吹角罢:指停止号角声,表示战斗的结束或暂时的平静。
- 数骑射雕:几位骑士在狩猎,意在描绘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士兵们的放松。
- 征人:指征战的士兵,常常因战乱而感到悲伤。
- 烽火:古代用来传递战事的信号,象征战争的威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宣远,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战乱时期,作品多描写边塞生活和战争的苦难,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边疆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以并州路作为背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士兵的苦楚。诗中描绘的秋日景象与征人泪水形成鲜明对比,提升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诗歌鉴赏:
《并州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描绘了一幅战乱时期的秋日边塞图景。开篇的“秋日并州路”以季节的变化引入,营造了清冷的氛围,黄榆的落叶则象征着生离死别的悲伤和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孤城吹角罢”描绘出边塞的寂寞与孤独,似乎是战斗结束后的余音,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平静。
而“数骑射雕还”则转向一些生活的细节,骑士们的狩猎活动,虽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却也暗示了战争中的闲暇与逃避。接下来提到的“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描绘出归乡的景象,暗示着一种生机与和平的渴望。然而,最后一句“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则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征人的无奈,强烈的对比让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李宣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战争的残酷与人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诗中蕴含的情感不仅仅是对战争的反思,更是对人性的深刻关怀,表现出士兵们在战乱中不得不面对的悲惨命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日并州路:描绘了秋天的气氛,设置了时间和地点。
- 黄榆落故关:通过黄榆树的落叶表达了时光的流逝,故关的提及则带出了历史感。
- 孤城吹角罢:孤城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寂寥,停止的号角声象征着战斗的结束。
- 数骑射雕还:骑士们的狩猎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放松的瞬间。
- 帐幕遥临水:帐幕的出现预示着居住生活的开始,水边的牛羊则表达了自然的安宁。
- 征人正垂泪:士兵的泪水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 烽火起云间:烽火的重燃象征着战争的再次来临,展现了士兵们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如“孤城”与“牛羊”的平静,反映出战争与和平的对立。
- 意象:如秋日、黄榆、孤城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边塞气息。
- 拟人:通过“征人正垂泪”表现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对士兵命运的同情,表现了在战乱中人们的无奈与期盼和平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黄榆:暗示着凋零和孤独。
- 孤城:代表着战争中孤立无援的境地。
- 征人:象征了战士的悲惨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并州路”主要指哪个地区? a) 长安
b) 并州
c) 洛阳
d) 成都 -
“孤城吹角罢”中的“角”指的是什么? a) 号角
b) 角落
c) 角度
d) 角落的动物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无奈与悲伤
c) 平静
d) 惊讶
答案:
- b) 并州
- a) 号角
- b) 无奈与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比较李宣远的《并州路》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李宣远更侧重于对战争的反思和士兵的情感,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象表现了壮志未酬的豪情。两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李宣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