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

时间: 2025-04-29 01:42:47

嵇阮相将棹酒船,晚风侵浪水侵舷。

轻如控鲤初离岸,

远似乘槎欲上天。

雨外鸟归吴苑树,镜中人入洞庭烟。

凭君不用回舟疾,今夜西江月正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嵇阮相将棹酒船,晚风侵浪水侵舷。
轻如控鲤初离岸,远似乘槎欲上天。
雨外鸟归吴苑树,镜中人入洞庭烟。
凭君不用回舟疾,今夜西江月正圆。

白话文翻译:

嵇阮两位朋友划着酒船,晚风轻拂,波浪拍打着船舷。
船轻如初离岸的鲤鱼,远看似乘着木筏欲登天际。
雨后,鸟儿归巢于吴苑的树上,镜子中的人影映入洞庭的烟雾中。
请你放心,不必急着划回舟,今夜西江的月亮正圆满。

注释:

  • 嵇阮:指古代著名的琴师嵇康和阮籍,代表文人雅士。
  • :划船的桨。
  • :侵袭,影响。
  • 控鲤:形容船轻如初离岸的鲤鱼。
  • 乘槎:指乘木筏,意喻轻松自在。
  • 吴苑:指吴地的园林。
  • 洞庭:指洞庭湖,常用以象征广阔的水面。
  • 西江:指长江的一部分,表明地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字子华,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词闻名,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细腻。韦庄的诗词常体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韦庄与友人泛舟时,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生活的悠闲态度。诗中意境幽远,借助舟行水上之景,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泛舟”为主线,通过描绘晚风、波浪、鸟归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恬静而美好的氛围。开篇的“嵇阮相将棹酒船”将诗人与友人的身份明确,象征着文化人之间的情谊,显示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接着诗人以“轻如控鲤初离岸”来形容船轻,寓意着生活的轻松与愉悦。随后“远似乘槎欲上天”则引发了对自由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雨外鸟归吴苑树,镜中人入洞庭烟”,进一步描绘出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感悟。最后一句“凭君不用回舟疾,今夜西江月正圆”则将全诗推向高潮,暗示了一种宁静与安逸的心态,表现了诗人对此刻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嵇阮相将棹酒船:嵇和阮是古代著名的文人,二人划着酒船,暗示友谊和酒文化。
  • 晚风侵浪水侵舷:描绘晚风轻拂,波浪拍打船舷,渲染出静谧的氛围。
  • 轻如控鲤初离岸:用鲤鱼离岸的轻巧形象,描绘船的轻盈,象征生活的自在。
  • 远似乘槎欲上天:远望似有乘木筏而欲飞升,表达自由与超脱的愿望。
  • 雨外鸟归吴苑树:雨后鸟儿归巢,象征自然生机,暗示归属感。
  • 镜中人入洞庭烟:映照出友人的身影,隐喻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凭君不用回舟疾:劝友人不必急于返航,表达对当前时光的珍惜。
  • 今夜西江月正圆:月亮圆满,象征美好时光,渲染出和谐宁静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轻如控鲤”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船的轻盈。
  • 对仗:如“雨外鸟归吴苑树,镜中人入洞庭烟”,形成和谐的音乐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晚风侵浪”。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泛舟的宁静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情怀。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由与流动。
  • :象征团圆与美好时光。
  • :象征归属与自然的和谐。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嵇阮”是指哪两位历史人物? a) 嵇康和阮籍
    b) 杜甫和李白
    c) 白居易和李贺

  2. “轻如控鲤”中“控鲤”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船的轻盈
    c) 水的流动

  3. 诗中提到的“今夜西江月正圆”象征什么意思?
    a) 生活的烦恼
    b) 美好的时光
    c) 归属感

答案:

  1. a) 嵇康和阮籍
  2. b) 船的轻盈
  3. b) 美好的时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韦庄的《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与李白的《庐山谣》均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洒脱的生活态度。李白的作品更为奔放,韦庄则更注重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传达,体现出不同风格的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