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处士别业》

时间: 2025-01-10 22:54:07

问道远相访,无人觉路长。

夜深回钓楫,月影出书床。

蝉噪蓼花发,禽来山果香。

多时欲归去,西望又斜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处士别业
作者: 方干 〔唐代〕

问道远相访,无人觉路长。
夜深回钓楫,月影出书床。
蝉噪蓼花发,禽来山果香。
多时欲归去,西望又斜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远行探访时的思考和感受。诗中提到,问道而来的路途遥远,周围无人觉察到时间的流逝。夜深了,作者正在回到岸边的船上,月光照在他的书桌上。蝉鸣声中,蓼花竞相开放,鸟儿也纷纷来到,享受山间果实的香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作者想要返回家中,但向西望去,斜阳已西沉。


注释:

  • 问道:向道理探寻或请教。
  • 相访:互相拜访。
  • 无觉:没有察觉。
  • 路长:路途漫长。
  • 钓楫:指的是船桨,回船。
  • 月影:月光的影子。
  • 书床:书桌。
  • 蝉噪:蝉鸣。
  • 蓼花:一种植物,花开时节。
  • :鸟类。
  • 果香:水果的香气。
  • 多时:很长时间。
  • 西望:向西方看。
  • 斜阳:夕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干,字季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方干一生以诗名世,尤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唐代,士人多追求隐逸生活,诗中反映了这种情怀。


诗歌鉴赏:

《陆处士别业》是一首表现山水田园情怀的诗。诗的开头,作者以“问道远相访”引出远行的主题,表现了他对道理的追求。此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也隐含着人在追求真理时路途的艰辛。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深时的宁静氛围,月影洒在书桌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哲思的场景,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

随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引入自然的声音和气息。蝉鸣与蓼花的开放,鸟儿与果香的交融,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美好。

最后,诗人表达了归去的愿望,面对斜阳,心中充满了惆怅与不舍。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道理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人独特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道远相访: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渴望。
  • 无人觉路长:强调了追求过程的孤独与艰辛。
  • 夜深回钓楫:描绘夜晚船上的静谧。
  • 月影出书床:月光照在书桌上,象征着思考与启迪。
  • 蝉噪蓼花发:自然的声音与景象交织。
  • 禽来山果香:表现自然的丰饶与生机。
  • 多时欲归去:表达了归家的想法。
  • 西望又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影比喻思考的光辉。
  • 拟人:蝉鸣与鸟儿的出现仿佛在与诗人对话。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及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影:象征智慧与理想。
  • 蝉噪:代表生命的活力与时间的流逝。
  • 山果香:象征自然的恩赐与丰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干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斜阳”指的是什么?
    A. 早晨的阳光
    B. 中午的阳光
    C. 傍晚的阳光
    D. 夜晚的月光

  3.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哪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A. 奢华生活
    B. 隐逸生活
    C. 战斗生活
    D. 商业生活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方干的诗更加注重对个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 《唐代山水田园诗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陆处士别业》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