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高望八荒,未见不死人。徒看后来冢,累累伤我神。伯侨与安期,于今亦不存。如何学仙侣,服食正纷纭。独羡颜氏子,陋巷以为仁。
白话文翻译:
我登上高处眺望广阔的世界,却没有见到一个不死的人。只能看到后来者的新坟,一排排地让我心痛。伯侨和安期,到现在也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还要学习那些仙侣,忙于服食炼丹呢?我唯独羡慕颜回,他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却能保持仁德。
注释:
- 八荒:指极远的地方,泛指天下。
- 不死人:指长生不老的人。
- 后来冢:指后来者的坟墓。
- 累累:形容坟墓众多。
- 伯侨与安期:伯侨,传说中的仙人;安期,即安期生,也是传说中的仙人。
- 服食:指服食丹药,追求长生不老。
- 纷纭:形容事情繁多,杂乱。
- 颜氏子:指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称。
- 陋巷:指简陋的住所。
- 以为仁:指保持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深沉的哲思。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追求长生不老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登高远望时,对人生和生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仙人传说的反思,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仁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登高远望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死的深刻思考。诗中“未见不死人”一句,直接点出了长生不老的虚幻,而“徒看后来冢”则进一步以坟墓的景象,强化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作者通过对伯侨和安期的提及,质疑了追求仙道的意义,转而表达了对颜回简朴生活的羡慕,体现了对仁德的推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对道德价值的肯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高望八荒,未见不死人:作者登高远望,感叹世间没有长生不老的人。
- 徒看后来冢,累累伤我神:只能看到后来者的新坟,众多坟墓让作者感到心痛。
- 伯侨与安期,于今亦不存:提到传说中的仙人伯侨和安期,指出他们如今也不存在。
- 如何学仙侣,服食正纷纭:质疑学习仙侣追求长生不老的意义,指出服食丹药的行为繁多而杂乱。
- 独羡颜氏子,陋巷以为仁:表达了对颜回简朴生活的羡慕,认为他在简陋的环境中保持了仁德。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不死人与后来冢,突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反问:“如何学仙侣”一句,用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追求长生不老的质疑。
- 象征:“后来冢”象征生命的终结,“陋巷”象征简朴的生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和生死的思考,以及对简朴生活和仁德的推崇。作者通过对长生不老的虚幻和坟墓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认识,同时通过对颜回的羡慕,强调了道德价值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八荒:象征广阔的世界。
- 不死人:象征长生不老的虚幻。
- 后来冢:象征生命的终结和无常。
- 伯侨与安期:象征追求仙道的虚幻。
- 颜氏子:象征简朴生活和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未见不死人”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的人 B. 作者没有见过不死的人 C. 不死的人不存在 D. 作者希望见到不死的人
-
“独羡颜氏子”中的“颜氏子”指的是谁? A. 颜回 B. 颜真卿 C. 颜渊 D. 颜师古
-
诗中提到的“伯侨与安期”是指什么? A. 历史人物 B. 传说中的仙人 C. 作者的朋友 D. 古代的贤人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及时行乐的倡导。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对简朴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都涉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但袁凯的诗更侧重于对道德价值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及时行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袁凯诗集》:收录了袁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