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冲天 题莼魰小像和葆馚原韵》

时间: 2024-09-19 20:55:00

云沙月渚,梦里曾游处。

春草夜来生,催佳句。

为金门待诏,总交付,渔家住。

赖诗朋酒侣,唱和新声,谱入舞巾歌苧。

扁舟晓暮,难趁秋风去。

觅取故乡鲈,和烟煮。

又飞觞刻烛,且同听、燕山雨。

吾衰心未许,扶醉追欢,不减旧年情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沙月渚,梦里曾游处。春草夜来生,催佳句。为金门待诏,总交付,渔家住。赖诗朋酒侣,唱和新声,谱入舞巾歌苧。扁舟晓暮,难趁秋风去。觅取故乡鲈,和烟煮。又飞觞刻烛,且同听燕山雨。吾衰心未许,扶醉追欢,不减旧年情绪。

白话文翻译:

在云雾和月光下的小水边,我曾在梦中游玩过的地方。春天的草在夜里悄然生长,催促着我写出美好的诗句。为了金门的任职,我把一切都交给了渔民。多亏了我的诗友和酒伴,他们唱和新曲,谱写进舞巾和歌谣中。小舟在晨昏中行驶,难以随秋风而去。想觅故乡的鲈鱼,和着烟火煮熟。又一次举杯畅饮,且同听燕山的细雨。我衰老的心未曾允许,依然醉酒追欢,不减往年的情绪。

注释:

  • 云沙月渚:指云雾与月光交相辉映的小水边。
  • 催佳句:催促写出美好的诗句。
  • 金门待诏:指在金门等候任职的机会。
  • 渔家住:渔民居住的地方。
  • 舞巾歌苧:舞动的巾帕和歌声,寓意欢乐的歌舞场景。
  • 扁舟晓暮:小舟在早晨和黄昏时行驶。
  • 故乡鲈:故乡的鲈鱼,象征思乡之情。
  • 燕山雨:指燕山的细雨,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澄之(约1560—1640),字仲明,号静庵,明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诗友的依赖,表达了在繁忙生活中仍不忘追求诗意的心情。

诗歌鉴赏:

《鹤冲天》是一首典雅而富于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繁忙生活中的内心独白。开篇以“云沙月渚”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梦幻的场景,带给读者一种恬静的美感。诗人通过春草的生长和佳句的催生,表达了对创作的渴望和对灵感的追求。

中间部分,诗人提到“赖诗朋酒侣”,展现了与友人共饮共吟的欢乐时光,这种集体的欢愉感使得诗歌充满了人情味。诗中的“扁舟晓暮”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随着季节的变迁,诗人感到难以随风而去的无奈。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吾衰心未许,扶醉追欢”,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但依旧不减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贯穿全诗,使得整首诗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沙月渚,梦里曾游处:描绘出一个美丽的场景,暗示着诗人对美好回忆的向往。
  2. 春草夜来生,催佳句:春天的草在夜里悄然生长,象征着创作的灵感不断涌现。
  3. 为金门待诏,总交付,渔家住:诗人因任职而无法归乡,表达出一种无奈。
  4. 赖诗朋酒侣,唱和新声:与诗友共度时光的快乐,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5. 扁舟晓暮,难趁秋风去:小舟虽美,却无法随秋风自由飘荡,象征着生活的束缚。
  6. 觅取故乡鲈,和烟煮:对故乡的思念,鲈鱼象征着对家乡味道的渴望。
  7. 又飞觞刻烛,且同听燕山雨:举杯畅饮,感受自然的宁静,体现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8. 吾衰心未许,扶醉追欢:虽然年华已逝,但仍旧不减追求快乐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门待诏”暗含对前途的期望与忧虑。
  • 拟人:春草“催佳句”,让草木似乎有了生命。
  • 对仗:如“扁舟晓暮,难趁秋风去”,对称而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在岁月流逝中仍然保持追求快乐的心态,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沙月渚:象征宁静与美好,营造诗意的氛围。
  • 春草:代表生命的蓬勃与创造的灵感。
  • 故乡鲈:思乡之情的象征,承载着对家乡美好记忆的眷恋。
  • 燕山雨:象征自然的恬静,带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门”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条河 C. 任职地点 D. 一个城市

  2. 诗人通过“扶醉追欢”表达了: A. 愁苦 B. 对生活的热爱 C. 无奈 D. 思乡之情

  3. “扁舟晓暮”中“晓暮”描述的是: A. 早晨和晚上 B. 春天和秋天 C. 白天和黑夜 D. 过去和现在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但更侧重于享乐与豪情。
  • 《春望》: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和家国情怀的担忧,与《鹤冲天》的个人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