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吕守环秀堂三首》
时间: 2025-02-04 13:40: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吕守环秀堂三首
作者:吴儆
一州如斗带溪山,
农药翠家绕画栏。
丘壑自非胸次有,
云烟谁暇青中看。
衣冠共识家风在,
闾里方知汉法宽。
戴白垂髫相与语,
今年有饭饱加餐。
白话文翻译:
这一州的山水如斗般辉映,
农田的绿意围绕着画廊。
山水的壮丽并非心中所藏,
云雾缭绕,谁能抽空欣赏?
衣着和气的风俗在这里延续,
乡里的人们才知道汉朝的法度宽松。
白发老人和幼小孩童相互交谈,
今年的收成让大家都能吃得饱。
注释:
字词注释:
- 如斗:形容州域或地形如斗般小而紧凑。
- 农药:这里指农田的绿意,可能是指作物的生长。
- 丘壑:指山丘和沟壑的景象。
- 胸次:指心中所怀,胸怀的气度。
- 云烟:指云雾,形容自然景色。
- 衣冠:指衣服和帽子,象征身份和风俗。
- 闾里:乡里,村庄。
- 汉法宽:指汉代的法律较为宽松。
典故解析:
- 汉法宽:可见于《汉书》中,指汉代对百姓的宽厚政策,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儆,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吴儆对家乡的思考之际,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乡土人情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对社会法度的思考及人际关系的温暖。
诗歌鉴赏:
吴儆的《和吕守环秀堂三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诗的开头以“州如斗带溪山”引入,展现出小州的秀丽风景,随即转入农田的生机,描绘出乡村的宁静与和谐美。作者通过“丘壑自非胸次有”表达了自然之美并不只存在于外表,而是要有心灵的感受和理解。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律感,表现了诗人对乡土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提到的“衣冠共识家风在”则进一步强调了传统家风的重要性,表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关注和思考。最后两句“戴白垂髫相与语,今年有饭饱加餐”则描绘出了一幅温馨的生活画面,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关系与丰收的喜悦。
总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更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美德的赞美,充满了温情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州如斗带溪山:描绘出小州的地理特征,形象生动。
- 农药翠家绕画栏:表现出农田的生机和乡村的美丽环境。
- 丘壑自非胸次有:强调自然美的感受需要内心的体会。
- 云烟谁暇青中看:感叹自然的美景常被忽视。
- 衣冠共识家风在:强调传统家风在乡里生活中的重要性。
- 闾里方知汉法宽:反映出村民对法律和社会风尚的理解。
- 戴白垂髫相与语:表现出代际之间的温馨交流。
- 今年有饭饱加餐: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富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如斗”形容州的紧凑,形象生动。
- 对仗:如“衣冠共识”与“闾里方知”,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家乡自然景色的热爱、对传统家风的重视以及对丰收生活的感激之情,展现出一种宁静和睦的乡村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农药翠:代表生机与希望。
- 云烟:象征自然的变幻与美丽。
- 戴白垂髫:代表代际之间的和谐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农药翠家”主要指的是什么?
- A. 农田的生机
- B. 美丽的山水
- C. 古代法律
- D. 乡村的家风
-
诗中提到的“汉法宽”反映了什么?
- A. 汉代的法律严格
- B. 汉代的法律宽松
- C. 对法律的无知
- D. 对古代的怀念
-
“戴白垂髫相与语”中的“戴白”指的是?
- A. 白发老人
- B. 孩童
- C. 年轻人
- D. 中年人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诗》:陶渊明的作品,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春望》:杜甫的诗作,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吴儆与陶渊明:
- 两者均赞美自然与田园生活,但吴儆更关注家风与社会风气,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人的隐逸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介绍宋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解读古诗词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