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史院得告归西山》

时间: 2025-01-11 17:11:30

万顷风烟入酒壶。

西山归去一狂夫。

皇家结网未曾疏。

情性本宜闲处著,文章自忖用时无。

醉来聊为鼓咙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史院得告归西山
元好问
万顷风烟入酒壶。
西山归去一狂夫。
皇家结网未曾疏。
情性本宜闲处著,
文章自忖用时无。
醉来聊为鼓咙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醉酒后,面对浩瀚的自然风光,感慨人生的无奈与自在。他将西山的景色比作自己归隐的理想,同时也反思自己在官场的无所适从,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注释:

  • 万顷:形容广阔的样子,这里指的是宽广的风烟景象。
  • 风烟:指自然景象,可能是烟雾弥漫的感觉。
  • 酒壶:用来盛酒的器具,象征着饮酒的乐趣。
  • 狂夫:放荡不羁的人,指自己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 皇家结网:指官场的复杂和权力的网罗。
  • 情性本宜闲处著:意指人的性情本应在悠闲的环境中栖息。
  • 鼓咙胡:醉后胡言乱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250-1320),字天锡,号“石林”,是元代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诗词多描写人生哲理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洒脱,常蕴含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首词可能创作于元代的某个闲适时光,反映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对官场繁杂的反思。元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心中有着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史院得告归西山》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人生哲学的作品。整首词的基调是放浪与自由,作者以“万顷风烟入酒壶”开篇,展现出一种酩酊大醉的洒脱,仿佛在自然的怀抱中,忘却了世俗的烦恼。西山通常象征着归隐的理想,作者自称是“狂夫”,这既是对自我的调侃,也是对社会常规的反叛。

在词中,作者进一步思考自己的处境,感慨“皇家结网未曾疏”,表明在权力的笼罩下,自己始终无法真正自由。接下来的“情性本宜闲处著”则显露了他内心对自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暗示着人的本性适合于闲适的环境,而非官场的尔虞我诈。

最后一句“醉来聊为鼓咙胡”则以一种轻松的姿态结束词句,显示出作者面对人生苦闷时的无奈与豁达。整首词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又有对于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顷风烟入酒壶:开篇以自然浩瀚的景象引入,暗示酒的醉意和人生的辽阔。
  2. 西山归去一狂夫:自称“狂夫”,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强调自由的心态。
  3. 皇家结网未曾疏: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的复杂与权力的束缚,反映了社会的无奈。
  4. 情性本宜闲处著:透露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与人性本质的思考。
  5. 文章自忖用时无:对自己才华的自嘲,表明在现实困境中的无力感。
  6. 醉来聊为鼓咙胡:以醉酒的状态,表达对人生的无所谓与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万顷风烟”比喻广阔的自然景象,映射作者的心境。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和意象上有对比,通过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个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在官场的无奈与对自然的热爱。它不仅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象征归隐与自然。
  • 酒壶:代表放纵与快乐。
  • 狂夫:象征洒脱与不羁的个性。
  • 风烟:象征浩瀚与无尽的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狂夫”指的是谁?

    • A. 官员
    • B. 自己
    • C. 文人
    • D. 朋友
  2. “皇家结网未曾疏”意指什么?

    • A. 官场的复杂
    • B. 归隐的理想
    • C. 自然的美好
    • D. 饮酒的乐趣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比较元好问与李白的作品,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显豪放,而元好问则更显沉思。李白的诗句中常有壮志凌云之感,而元好问则在闲适中透出哲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元好问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