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衣不用惠兰熏,
领缘无烦刺乡文。
曾在蚕宫亲织紞,
方知缕缕心辛勤。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衣服不需要用兰花的香气来熏染,
衣领边缘也没有烦恼地刺着乡间的文字。
我曾在蚕宫中亲自织造丝绸,
这才知道每一缕丝线背后的辛勤付出。
注释
- 春衣:春天穿的衣服。
- 惠兰:一种香花,这里指用兰花的香气来熏染衣物。
- 领缘:衣领的边缘。
- 刺乡文:指刺绣乡间的文字或图案。
- 蚕宫:养蚕的地方,这里代指织造丝绸的地方。
- 织紞:织造丝绸。
- 缕缕心辛勤:每一缕丝线都凝聚着辛勤的心血。
典故解析
- 蚕宫:古代常指养蚕的地方,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丝绸文化。在诗中,作者通过回忆在蚕宫的经历,强调了织造丝绸的艰辛与细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学著作之一。司马光在诗词创作上追求简练和深刻,常通过细节传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春贴子词是司马光在春季时节写的诗,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生活劳动的思考。此诗借助春天衣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价值的认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劳动的价值。诗人巧妙地将春衣与兰花香气结合,传达出一种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开篇提到的“春衣不用惠兰熏”,表现了春天的自然气息,诗人不需要外在的修饰来增添衣物的魅力,暗示了自然的淳朴。然而,诗人对乡村文化的刺绣则透露出一种隐忧,乡文的刺绣可能代表着传统的束缚与烦恼。接下来,他回忆在蚕宫的亲身经历,强调了丝绸织造的辛勤,揭示出每一缕丝线都是劳动的结晶,体现了对艰辛劳动者的敬意。整首诗言辞简练,情感细腻,既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也表达了对劳动的尊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衣不用惠兰熏:春天的衣服不需要兰花的香气来熏染,表达了自然之美无需外在装饰。
- 领缘无烦刺乡文:衣领边缘没有刺绣乡间的文字,暗示对传统的反思和对乡村文化的理解。
- 曾在蚕宫亲织紞:回忆自己曾在蚕宫亲自织造丝绸,体现了亲身体验的真实感受。
- 方知缕缕心辛勤:通过劳动的过程,意识到每一缕丝线背后的辛勤付出,赞美劳动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衣与兰花香气相提并论,形象地表现出自然之美。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曾在蚕宫亲织紞”与“缕缕心辛勤”形成呼应,强化了劳动主题。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之美和劳动的价值,表达了对辛勤工作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劳动的回忆,传达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衣: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惠兰:代表自然的芳香,暗示纯净。
- 蚕宫:象征着传统手工艺与辛勤劳动。
- 缕缕心:隐喻劳动者的心血与付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惠兰”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种香花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饮品 -
诗人曾在什么地方织造丝绸? A. 家中
B. 蚕宫
C. 市场
D. 学校 -
诗中提到的“春衣”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新生与希望
C. 战争
D. 失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诗作:杜甫的《春望》
粗略解读:杜甫在《春望》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而司马光在《春贴子词》中则更多地侧重于对劳动的赞美与自然的感悟。两者虽同属春天的主题,却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