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动 忆怀》
时间: 2025-01-10 22:25: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草含烟,送斜阳枝头鸟声啼歇。
弱柳弄条,轻碧分丝,过了上元佳节。
峭寒庭院帘栊晚,燃灯罢蟾光初缺。
暗香满东风影里,岁华惊瞥。
却恨无端薄劣。
萦损尽柔肠百回千折。
晓色入帏,惜别匆匆,别语何曾共说。
而今徒有魂旋绕,争知人心空切。
祗赢得悠悠黯然愁结。
白话文翻译
芳草在烟雾中轻轻摇曳,斜阳下枝头的鸟儿已停止啼叫。
柔弱的柳条随风摆动,轻盈如丝,转眼间上元佳节已过。
寒冷的庭院里,晚上的帘子轻轻垂下,点亮的灯火已熄灭,月亮也开始缺损。
暗香弥漫在东风的影子里,岁月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
而我却恨无缘无故的薄情。
思念如同柔肠百回千折。
晨光透入帷帐,离别时匆忙,别语又何曾共说?
如今只剩下灵魂在空中徘徊,何必知道人心的苦楚。
只赢得悠悠的忧愁缠结。
注释
- 芳草:指鲜花或青草,象征生机与美好。
- 斜阳:夕阳,暗示时间的流逝。
- 上元佳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象征团圆和欢乐。
- 峭寒:形容天气寒冷。
- 帘栊:窗帘或门帘,暗示居所的隐秘与温暖。
- 蟾光:月光,寓意柔和的光辉。
- 暗香:指花香,象征淡淡的思念。
- 岁华:岁月流逝,时间的变迁。
- 柔肠:多用以形容柔软的情感,常与思念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宜修,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反映对人生无常和情感纠葛的思考。
创作背景
《花心动 忆怀》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充满情感的作品。
诗歌鉴赏
《花心动 忆怀》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首联“芳草含烟,送斜阳枝头鸟声啼歇”中,诗人以草和鸟声的细腻刻画,引入了一幅宁静的黄昏画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接下来的“弱柳弄条,轻碧分丝”则进一步渲染了春意盎然,却又在“过了上元佳节”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暗示佳节的欢愉已然逝去。
随着诗句深入,诗人对“峭寒庭院”的描绘不仅展示了环境的变化,更深刻反映了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尤其是“而今徒有魂旋绕”,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失落与无奈,仿佛幽灵般的思绪在空中游荡,却无处寄托。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贯穿着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草含烟,送斜阳枝头鸟声啼歇。”:描写黄昏时分,草丛在烟雾中轻轻摇摆,鸟儿在树梢上停止了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弱柳弄条,轻碧分丝,过了上元佳节。”:柳条随风摆动,像丝线般轻盈,暗示岁月的流逝,提到“上元佳节”则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结束。
- “峭寒庭院帘栊晚,燃灯罢蟾光初缺。”:寒冷的夜晚,窗帘下垂,灯火熄灭,月亮开始缺损,象征着孤独与凋零的感受。
- “暗香满东风影里,岁华惊瞥。”:暗香弥漫在东风中,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暗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却恨无端薄劣。”:无缘无故的薄情让人感到遗憾。
- “萦损尽柔肠百回千折。”:思念如同柔肠般缠绕,表现出深刻的情感纠结。
- “晓色入帏,惜别匆匆,别语何曾共说。”:晨光透入帷帐,离别时匆忙,未曾有过深入的交谈。
- “而今徒有魂旋绕,争知人心空切。”:如今只剩灵魂在空中游荡,心中感到空虚与无奈。
- “祗赢得悠悠黯然愁结。”:最后只赢得了无尽的忧愁与愁苦。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比如“芳草含烟”中的“含烟”使用了拟人手法,使草显得更有情感;“弱柳弄条”中的“弄条”则是动词的巧妙运用,给柳条赋予了生命。对仗的工整使整首诗更具韵律感,同时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情感的怀念,透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古典诗词特有的忧伤与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生命、希望与青春。
- 斜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夕阳无限好的感慨。
- 弱柳:象征柔弱与脆弱的生命。
- 蟾光:象征温柔的光辉,暗含孤独的情感。
- 暗香:象征思念与隐秘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上元佳节
C. 春节 -
“晓色入帏”中的“晓色”指的是什么时间? A. 上午
B. 黄昏
C. 午夜 -
诗人对人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A. 满怀希望
B. 空虚无奈
C. 甜蜜快乐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均以细腻自然景象描绘情感,但李清照更多是对爱情的怀念,而沈宜修则更为淡淡忧伤。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但杜甫更侧重于家国情怀,沈宜修则是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