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动(端午)》
时间: 2025-01-10 22:16:5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花心动(端午)
作者: 史浩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菖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白话文翻译:
在槐树下,夏天的阴影浓密,竹笋已长成,红色的石榴正是可以攀折的时节。
碎菖蒲如琼玉一般,角黍堆成金色,大家又一次欢庆佳节。
举杯相劝,殷勤祝愿,佳人把彩丝腕带双结。
最好是,龙舟竞渡,锦标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这种情意又该向谁诉说呢?两岸游人各自分明。
胜负既然已分,悲欢离合,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最终都是强烈的阳气,初始不明白本无生灭。
看破了这一切,何必要再寻求指引呢?
注释:
- 槐夏: 指槐树的夏天,象征着盛夏时节。
- 笋成竿: 竹笋长成竹竿,暗示生长茂盛。
- 红榴: 石榴的果实,象征着丰收和美好。
- 菖碎琼: 菖蒲的碎叶像琼玉一样美丽。
- 角黍: 角黍指的是角形的稻穗,堆积如金。
- 宝觥: 精美的酒器,象征着美酒和欢乐。
- 彩丝双结: 指用彩色丝线编结,象征着美好的祝愿。
- 龙舟竞夺: 端午节时传统的龙舟比赛,象征着节日的热闹氛围。
典故解析:
- 端午节: 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 龙舟竞渡: 体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表现了人们对节日的热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复,号竹隐,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尤以描写自然和节日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端午节期间,正值盛夏,反映了节日的欢快气氛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花心动(端午)》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诗人在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丰盛与欢乐。开头描述槐树下浓密的阴影,给人带来避暑的凉意;接着通过竹笋和红榴的描写,传达出生命的蓬勃与丰收的喜悦。诗中又提到龙舟竞渡,体现了节日的传统习俗,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团结精神。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死无常的哲理思考,表现出对胜负的淡然态度,强调最终都是回归自然的道理。这种从欢庆转向哲理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节日的欢愉中增添了深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槐夏阴浓: 描绘夏日的浓密阴影,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夏日图景。
- 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说明夏天的丰收,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
- 菖碎琼,角黍堆金: 通过细腻的意象,表现出节日的繁华景象。
- 把玉腕彩丝双结: 体现了节日的喜庆和祝愿,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龙舟竞夺: 直接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活动,热闹非凡。
- 此意凭谁向说: 提出情感的表达,感叹节日的短暂和美好。
-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 反思人生的得失,感慨荣辱无常。
- 到头都是强阳气: 最终回归自然,强调生与死的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菖蒲比作琼玉,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胜负既分,些个悲欢”。
- 象征: 龙舟竞渡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团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节日场景,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哲理,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夏: 阴影与清凉,象征着生命的繁茂。
- 红榴: 丰收与美好,象征着幸福与希望。
- 龙舟: 传统与团结,象征着人们的竞争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
B) 端午
C) 春节
答案: B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龙舟竞夺”象征着____。
答案: 节日的热闹与团结 -
判断题: 诗的后半部分强调了生死无常的哲理。
答案: 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端午即事》: 杜甫
- 《端午怀屈原》: 李白
诗词对比:
- 《端午即事》与《花心动》均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与氛围,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屈原的怀念,而史浩的作品则着重表现生活的喜悦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