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至能
作者: 方岳 〔宋代〕
江上归来即定巢,
墙阴野竹破新梢。
有人问字时相过,无事观书手自抄。
世熊十年多客梦,月明千里少朋交。
茅斋亦有秋崖藁,留与青山作解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回到江边安定下来的情景,墙阴处的野竹开始长出新芽。有人问我写字的情况,我则无事可做,便独自观书,手中抄写。世事如梦,十年间我多是客居,明月照耀千里,却少有朋友交往。茅屋里也有秋天的秸秆,留作与青山对话的解嘲。
注释:
- 字:此处指书信或写作。
- 相过:相遇、经过。
- 无事观书:无事可做,便看书。
- 世熊:世事如梦,熊指的是虚幻或梦境。
- 月明千里:月光照耀千里,形容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 茅斋:茅草搭成的书斋。
- 秋崖藁:秋天的秸秆,象征着孤独与静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子美,号山人,擅长诗歌,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多反映对人生、自然的思考,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方岳归隐生活之时,反映了他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心态。诗中充满了对孤独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友谊缺失的惋惜。
诗歌鉴赏:
《寄至能》一诗以江边的归来为切入点,开篇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隐居生活场景,墙阴处的野竹新芽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生机。然而,诗人却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寂寞,面对来访者的询问,他选择了无事而独自观书,体现了他对世事的淡泊态度。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世熊十年多客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反思,十年的光阴如梦幻般流逝,而与朋友的交往却寥寥无几,显得格外孤独。最后两句以茅斋的秋天秸秆作为结尾,既是对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与青山对话的自嘲,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自我调侃与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上归来即定巢:归来后立刻安定下来,暗示了诗人渴望宁静的心情。
- 墙阴野竹破新梢:墙阴处的野竹抽出新芽,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有人问字时相过:有人询问他的书信情况,表现出人际的稀缺。
- 无事观书手自抄:无所事事时,选择读书抄写,展现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
- 世熊十年多客梦:十年如梦,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月明千里少朋交:在明亮的月光下,感到孤独,朋友寥寥。
- 茅斋亦有秋崖藁:秋天的秸秆留在茅屋,寓意孤独与清寂。
- 留与青山作解嘲:与青山对话,以此自嘲,展现出超脱的心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上归来即定巢,墙阴野竹破新梢”,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竹子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比喻:用“世熊”比喻世事的虚幻。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孤独生活的接受与超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反映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归属。
- 竹:象征着坚韧与生机。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茅斋:象征隐居与清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墙阴野竹”主要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新生
- C. 友谊
- D. 自嘲
-
填空题:诗人的隐居生活体现了对____的追求。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渴望。
- 对
- 错
答案:
- B
- 宁静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体现了对孤独与思乡的感悟。
- 《山中问答》(王维):反映了隐居生活的哲理与境界。
诗词对比:
- 《寄至能》与《饮酒》(陶渊明):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前者更强调孤独与思考,后者则更具生活的乐趣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方岳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