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东坡先生韵 其八》

时间: 2025-01-27 03:28:53

闭门静观心,踵息閟天和。

从渠江头人,尺水一丈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闭门静观心,踵息閟天和。
从渠江头人,尺水一丈波。

白话文翻译:

闭上门静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脚步停息,感受天地的和谐。
从河渠的尽头看人,只有一尺深的水波,宛如丈量的宽广。

注释:

  • 闭门:闭上门,这里指的是隔绝外界喧嚣,专注内心的安静。
  • 静观:静静地观察,心态平和。
  • 踵息:脚步停息,意指停止行走,静止不动。
  • :关闭、遮蔽的意思。
  • 天和:天地自然和谐的状态。
  • :指水渠或河流。
  • 江头人:从江的尽头看过去的人。
  • 尺水:一尺深的水,形容水量不多。
  • 丈波:波浪如丈,形容波动的宽度。

典故解析:

本诗中未涉及特定典故,但反映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同时,诗中“尺水一丈波”的意象,暗示即使水面不深,波动却可以展现出广阔的境界,蕴含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明,号惟白,南宋著名词人。其词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人生哲理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张孝祥隐居时期,反映出他对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向往。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选择闭门思索,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内心感受。首句“闭门静观心”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省。第二句“踵息閟天和”则揭示了通过静观达到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诗人在观察外部世界时,发现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的和谐密切相连。

下半部分“从渠江头人,尺水一丈波”则通过对水的描写,展现出虽然水量不多,却能激起波澜,隐喻着生活中的微小事物仍能引发深远的影响。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表现出一种哲理上的深邃。

整体上,诗歌通过简洁的描写,带给读者一种清新而深远的思考,体现了张孝祥对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追求,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闭门静观心:诗人选择关闭门扉,远离外界喧嚣,专注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2. 踵息閟天和:脚步停止,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体现出一种道家思想的无为状态。
  3. 从渠江头人:从水流的尽头望去,诗人观察到世界的广阔,启发思考生活的细节。
  4. 尺水一丈波:即使水不深,波动却能展现出广阔的境界,象征着小事也能引发深远的影响。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美感。
  • 比喻:用“尺水”与“丈波”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生活的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自然和谐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观察与思考对理解生活的重要性。通过描绘简单的自然场景,传达出深邃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闭门:象征隔绝外界,追求内心的宁静。
  • 静观:体现出对内心和自然的关注。
  • 尺水丈波:分别象征生活的细微与深远,暗示深刻的哲理和观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闭门”的意义是什么? A. 关闭门窗
    B. 隔绝外界,专注内心
    C. 离开家门
    答案:B

  2. “尺水一丈波”意指什么? A. 水很深
    B. 水面平静
    C. 微小事物能引发深远影响
    答案:C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张孝祥与苏轼的作品均表现出对自然和内心的思考,但张孝祥更偏重于内心的安宁与和谐,而苏轼的作品则多了些豪放与气势。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辞典》
  • 《张孝祥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