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侍虚皇玉案前,夜书茧纸笔如椽。
莫嫌此石规模小,一寸玄云万斛泉。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虚皇的玉案前侍奉,夜里用茧纸书写,笔如椽大。
不要嫌弃这块砚台规模小,一寸的黑云可以汇聚出万斛的泉水。
注释:
- 曾侍:曾经侍奉。
- 虚皇:指虚无缥缈的皇帝,或许是道教文化中的象征。
- 玉案:用玉石制成的书桌。
- 茧纸:用蚕茧制作的纸,古代常用来书写。
- 笔如椽:形容笔很大,如椽子般粗。
- 莫嫌:不要嫌弃。
- 规模小:指砚台的体积小。
- 一寸:一寸的长度。
- 玄云:深黑色的云。
- 万斛泉:形容水的丰沛,万斛是容量单位。
典故解析:
“虚皇”常被解释为道教中的非实体的皇帝,象征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玉案也是古代文人雅士所用的书桌,代表着高雅和文化。诗人提到的茧纸和砚台,反映出文人对于书写工具的讲究,砚台虽小,但却能聚集丰富的灵感和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子厚,号蓼洲,宋代词人,擅长词、诗,风格多样,尤其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孝祥对文人雅趣的感悟,通过砚台的描写,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热爱,即使是小物件也能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歌鉴赏:
张孝祥的这首诗通过对砚台的描写,展现了文人对书写和创作的执着与热爱。诗的开头提到“曾侍虚皇玉案前”,不仅引入了高雅的书写环境,更暗示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接下来的“夜书茧纸笔如椽”,则描绘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的创作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文人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创作姿态。
“莫嫌此石规模小”,是对外界批评的回应,这表明虽小的砚台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表面上的微不足道掩盖了内在的丰富性。“一寸玄云万斛泉”,进一步阐释了这一点,形象地表达了砚台虽小,却能汇聚笔墨中的智慧与灵感,甚至能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创作泉源。
全诗以砚台为主旨,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的情怀,反映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侍虚皇玉案前:表达了诗人曾在高雅环境中书写的经历。
- 夜书茧纸笔如椽: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用大笔写作的情景,强调其执着。
- 莫嫌此石规模小:回应世人的偏见,表明小物也有大用处。
- 一寸玄云万斛泉: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小砚台的潜在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笔如椽”比喻笔的粗大,强调书写的力量。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相对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小物件承载大智慧的主题,强调了文人追求精神世界的执着,表达了对文化和艺术的尊重与热爱。
意象分析:
- 虚皇:象征崇高理想。
- 玉案:代表高雅的文化生活。
- 茧纸:体现了细腻与珍贵。
- 砚台:象征创作与灵感的源泉。
- 玄云:象征深邃的思想与无尽的可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书写工具是什么? A. 笔
B. 砚台
C. 茧纸
D. 玉案 -
诗人如何看待砚台的规模? A. 小,所以无用
B. 小,但意义重大
C. 大,正好适合
D. 不关心 -
“一寸玄云”在诗中暗示了什么? A. 砚台的材料
B. 深厚的文化内涵
C. 砚台的重量
D. 书写的速度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同样表现出对文化的追求与思考,但其情感更为豪放;而张孝祥则侧重细腻的描写,反映出对小物件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文人书写与工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