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折崎岖岭路头,一环清駃石间流。须君净洗南来眼,此去山川胜北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条曲折的山路,路的尽头是一条清澈的溪水流淌在石头之间。希望你能洗净眼睛,仔细观察这里的美景,这里的山川风光胜过北方的州郡。
注释:
- 百折崎岖:形容道路曲折,行走艰难。
- 清駃:指清澈的水流。
- 须君:希望你。
- 净洗:洗净,清楚地看。
- 南来眼:从南方来的眼睛,指代诗人或游客。
- 胜北州:比北方的州郡更美。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山川胜北州”表达了南方山水的美丽,常可与北方的风景相对比,体现南北地理和文化的差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惟忠,号惟舫,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张孝祥的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常常描绘山水风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游历桂林之际,桂林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山水著称,是南方经典的旅游胜地。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桂林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桂林的自然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百折崎岖岭路头”描绘出一条曲折的山路,给人一种艰难攀登的感觉,也暗示了旅途的坎坷。而接下来的“一环清駃石间流”则生动地描绘了山间溪水的清澈流淌,仿佛眼前景色一一浮现,令人心旷神怡。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借用“净洗南来眼”,表达了对景色的期待与向往,强调了桂林的山川风光之美,胜过北方的州郡。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提升了桂林的美丽形象,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百折崎岖岭路头”:描绘了一条崎岖的山路,传达出旅途的艰辛。
- “一环清駃石间流”:描绘了清澈的溪水流淌在石头之间,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 “须君净洗南来眼”:希望读者能够清澈地欣赏眼前的美景。
- “此去山川胜北州”:强调桂林的山水胜过北方的州郡,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百折崎岖”和“一环清駃”形成对比。
- 比喻:将溪水比作清澈的眼睛,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桂林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山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艰难而又充满希望。
- 溪水:代表生命的活力与清新,给人以宁静与舒适。
- 南来眼: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述的山路是怎样的? A. 平坦 B. 直行 C. 曲折 D. 宽广
-
诗人希望读者做什么? A. 休息 B. 净洗眼睛 C. 享受美食 D. 回家
-
桂林的风光被比作什么? A. 北方的州郡 B. 南方的小镇 C. 海洋 D. 沙漠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张孝祥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均描绘自然之美,但王维的诗更多表现出禅意和内心的宁静,而张孝祥则更直接地表达对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