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府吴公诗》
时间: 2025-01-10 22:03: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府吴公诗
作者: 徐渭 〔明代〕
幕中曾与众人群,
幕外閒听说使君。
破剑壁间鸣怪事,
孤城海上倚斜曛。
诙谐并谢长安采,
懒散犹供记室文。
把笔欲投还自笑,
故山回首隔江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与吴公交往的情景。
我曾在幕中与众人聚会,
而在幕外则悠闲地倾听他的话语。
破旧的剑壁上响起了奇怪的传闻,
孤独的城池在海上依傍着斜晖。
我以诙谐的口吻感谢长安的风采,
即使懒散,也还能为书房留下文采。
我本想放下笔,却又忍不住自笑,
回首故乡,隔着江水看云朵。
注释:
- 幕: 指的是文人聚会的场所,通常用帷帐隔开。
- 使君: 指的是官员或长官。
- 破剑: 可能象征着过往的辉煌或英雄的记忆。
- 孤城: 可能是指某个偏远或被遗忘的地方。
- 斜曛: 斜晖,夕阳西下的光辉。
- 长安: 古都,象征繁华与文化的中心。
- 记室文: 书房的文采,寓意文人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年-1593年),字子华,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以豪放激昂的诗风和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徐渭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社会现实及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赠府吴公诗》写于诗人与吴公交往期间,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与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哲思,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处境的复杂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的口吻表达了诗人与吴公之间的友谊,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开头的“幕中曾与众人群,幕外閒听说使君”展现了诗人在社交场合中的自在与放松,暗示他对权势的淡然态度。诗人并不执着于显赫的地位,而更喜欢倾听与观察,让人感受到一种洒脱与幽默。
接下来的“破剑壁间鸣怪事”则引入了对历史与传奇的思考,破剑象征着往日的英雄气概,而“孤城海上倚斜曛”则通过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淡淡的忧伤。此时,诗人似乎在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诙谐并谢长安采,懒散犹供记室文”展现了诗人对长安繁华的感激,但同时也透出一丝懒散与无奈。这一对比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最后两句“把笔欲投还自笑,故山回首隔江云”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似乎在自嘲中找到了一丝快乐,回首故乡的情景又让人感到一种怀旧与思念的情绪。整首诗在幽默与哲思之间游走,展现了徐渭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幕中曾与众人群: 描述诗人在社交场合的聚会,表达了与友人欢聚的情景。
- 幕外閒听说使君: 表现出诗人悠闲的态度,甚至对权势的轻松看待。
- 破剑壁间鸣怪事: 破旧的剑壁引发了诗人的思考,暗示着往昔的英雄故事或传说。
- 孤城海上倚斜曛: 孤独的城池在夕阳西下时的映衬,增添了孤寂的情感。
- 诙谐并谢长安采: 以幽默的口吻感谢长安的繁华,表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
- 懒散犹供记室文: 即使懒散,也能留下文采,反映了诗人对创作的自信。
- 把笔欲投还自笑: 自我调侃,表达出诗人面对生活的洒脱。
- 故山回首隔江云: 怀旧的情感,隔着江水回首故乡,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破剑”暗喻过去的辉煌与英雄。
- 对仗: “幕中”与“幕外”,形容社交与内心的对比。
- 意象: 孤城、斜曛等意象描绘出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反映了诗人追求内心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幕: 代表社交场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 破剑: 象征过往的英雄气概与历史的印记。
- 孤城: 代表孤独与被遗忘的感觉。
- 斜曛: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长安: 代表繁华与文化的象征。
- 故山: 代表故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幕外閒听说使君”中“使君”指的是: A. 朋友
B. 官员
C. 诗人
D. 学者 -
“孤城海上倚斜曛”中的“孤城”象征着: A. 繁华
B. 孤独
C. 战争
D. 友谊 -
诗中所反映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洒脱
D. 紧张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赠府吴公诗》与《月夜忆舍弟》: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情与友情的思念,但徐渭的诗更多表现出洒脱与幽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沉重与忧伤。徐渭在诗中以轻松的口吻面对人生的无常,体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反观杜甫则在诗中流露出对人生艰辛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徐渭的诗词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