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台》

时间: 2025-01-11 21:05:21

荆棘芃芃百尺堆,路人云此是丛台。

雨中漳浦明还灭,门外青山去又来。

歌啸且从今日乐,是非谁管后人哀。

靓妆炫服寻为土,不似昆明堑劫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丛台 张舜民 〔宋代〕 荆棘芃芃百尺堆,路人云此是丛台。 雨中漳浦明还灭,门外青山去又来。 歌啸且从今日乐,是非谁管后人哀。 靓妆炫服寻为土,不似昆明堑劫灰。

白话文翻译:

荆棘茂密堆积如百尺高堆,路人说这就是丛台的遗址。 雨中的漳浦时明时灭,门外的青山时隐时现。 且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尽情欢乐,谁还去管后人的哀叹。 华丽的装扮和炫目的服饰终将化为尘土,不像昆明池边的劫灰那样永恒。

注释:

  • 荆棘芃芃:形容荆棘茂密。
  • 百尺堆:形容堆积如山。
  • 丛台:古代著名的台观,遗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
  • 漳浦:漳河的河岸。
  • 明还灭:时明时灭,形容雨中的景象变化。
  • 歌啸:放声歌唱。
  • 靓妆炫服:华丽的装扮和服饰。
  • 昆明堑劫灰:指昆明池边的劫灰,比喻永恒不变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字子厚,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对丛台遗址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丛台遗址时所作,通过对遗址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丛台遗址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首句以荆棘茂密的形象,暗示了丛台的荒废,而雨中漳浦的明灭和门外青山的去来,则增添了一种时光流转的感慨。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认为应当享受当下的欢乐,不必过于在意后人的评价。最后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华丽与永恒的对比,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荆棘的形象,描绘了丛台的荒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
  • 次句以雨中漳浦的明灭,增添了时光流转的感慨。
  • 第三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认为应当享受当下的欢乐。
  • 末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华丽与永恒的对比,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荆棘芃芃百尺堆”,比喻丛台的荒废。
  • 对仗:如“雨中漳浦明还灭,门外青山去又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丛台遗址的描绘,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认为应当享受当下的欢乐,不必过于在意后人的评价。

意象分析:

  • 荆棘:象征荒废和历史的变迁。
  • 雨中漳浦:象征时光的流转和变迁。
  • 门外青山:象征永恒的自然和不变的风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丛台”位于哪个城市? A. 邯郸 B. 石家庄 C. 保定
  2. 诗中的“靓妆炫服寻为土”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华丽终将化为尘土 B. 华丽永不消逝 C. 华丽是一种负担
  3. 诗中的“昆明堑劫灰”比喻什么? A. 永恒不变的事物 B. 短暂的美丽 C. 历史的变迁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赤壁》: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舜民《丛台》与杜牧《赤壁》:两者都通过对古战场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词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