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泽》
时间: 2025-01-27 03:22: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庆春泽
作者: 赵熙 〔清代〕
香劫回春,罡风渡海,安然中垒馀生。
苦尽仍甘,思量竟死何名。
蓝桥不换神仙骨,笑求浆微戏云英。
惜惺惺元自多情,偏似无情。
平时共命迦陵。
怕真埋锸下,苦劝刘伶。
噩梦何堪,误书虽适犹惊。
菊花留得渊明在,似仓庚疗妒无灵。
乞卿卿还为髯兮,储就双罂。
白话文翻译
春天再度来临,香气扑鼻,狂风掠过海面,我在宁静中度过余生。经历艰辛仍能品味甘甜,思考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蓝桥虽不换来神仙的骨骼,但我却笑着向云英索要一壶小酒。惜别的情谊本是多情的,却偏偏显得冷漠。平时与迦陵共生共死,我害怕真的被埋入土下,苦口婆心劝导刘伶。噩梦难以承受,误读的书籍即使适合也令人惊恐。菊花依然留着陶渊明的身影,像仓庚一样疗愈妒忌却无灵。乞求你能为我留一点胡须,储存那双罂。
注释
- 香劫:香气的劫难,形容春天的回归。
- 罡风:指强烈的风。
- 蓝桥:典指蓝桥春雪,象征高洁的情感。
- 神仙骨:指高人或神仙的气质。
- 迦陵:佛教中一种神鸟,象征生命的轮回。
- 刘伶:东汉时期的著名酒徒,象征放荡不羁的生活。
- 噩梦:指令人无法承受的梦境。
- 渊明: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作者,象征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熙,清代诗人,以其幽雅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聚焦于人生哲理与自然景色,常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在政治、生活等方面感受到许多压力,因此通过诗歌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庆春泽》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回归与个人的生命感悟,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香劫回春,罡风渡海”引入,既有自然的美,也隐含着对人生波折的反思。诗中对“蓝桥”和“神仙骨”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苦尽仍甘”的哲思更是让人感受到诗人面对困境却仍能保持乐观的态度。
通过对刘伶的提及,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生活要有情趣,不能被世俗的枷锁所束缚。最终,诗人用“菊花留得渊明在”来表达对陶渊明的敬仰,象征着一种对自然、对自由的追求,尽管生活中充满挑战,依然要坚持自我,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劫回春”:春天的回归带来香气,象征新生。
- “罡风渡海”:狂风吹过海面,暗示人生的曲折与挑战。
- “安然中垒馀生”:在宁静中度过余生,反映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 “苦尽仍甘”:经历苦难后仍能品味甘甜,强调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蓝桥不换神仙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现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 “笑求浆微戏云英”:对生活的幽默态度,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惜惺惺元自多情,偏似无情”:对友谊的珍惜,却又感到孤独。
- “平时共命迦陵”:与迦陵共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依存关系。
- “怕真埋锸下”:对死亡与生命的恐惧,体现出对生命的珍惜。
- “菊花留得渊明在”:对陶渊明的怀念,象征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蓝桥”象征理想生活。
- 拟人:将春天和自然描写得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自然与人生的交织,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寓意在困境中坚持自我,珍惜生命中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希望与新生。
- 蓝桥:象征理想与高洁情感。
- 菊花: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
- 迦陵:象征生命的轮回与依存。
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蓝桥”象征什么?
- A. 理想生活
- B. 人生苦难
- C. 友谊
- D. 自然景色
-
诗人提到的“刘伶”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放纵
- B. 生命的无常
- C. 对酒的敬仰
- D. 自然的宁静
-
诗中“乞卿卿还为髯兮”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盼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赵熙的《庆春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强调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尽管赵熙在诗中更多地反映出对人生困境的感悟,但两者在对理想境界的描绘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赵熙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