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仲车》

时间: 2025-01-11 21:46:05

先生居山阳,时事不挂齿。

读书逾五车,不肯着一字。

今朝苦叹嗟,告我将老矣。

我意与子殊,欲去依禅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仲车 张耒 〔宋代〕

先生居山阳,时事不挂齿。 读书逾五车,不肯着一字。 今朝苦叹嗟,告我将老矣。 我意与子殊,欲去依禅子。

白话文翻译:

先生您居住在山阳,世间事务从不放在心上。 读书超过五车之多,却不愿意写下任何一字。 今天早晨痛苦地叹息,告诉我您即将老去。 我的想法与您不同,我想要离开尘世,依附于禅宗。

注释:

  • 先生:对仲车的尊称。
  • 山阳:地名,今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
  • 时事不挂齿:指不关心世俗事务。
  • 读书逾五车:形容读书极多,五车指书籍之多。
  • 不肯着一字:不愿意写作或留下文字。
  • 苦叹嗟:痛苦地叹息。
  • 告我将老矣:告诉我即将老去。
  • 我意与子殊:我的想法与您不同。
  • 欲去依禅子:想要离开尘世,依附于禅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是张耒晚年之作,反映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禅宗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耒对友人仲车的回应,仲车可能表达了即将老去的感慨,而张耒则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的厌倦和对禅宗的向往,显示了两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诗歌鉴赏:

张耒的这首《答仲车》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比自己和友人仲车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诗中“读书逾五车,不肯着一字”一句,既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又透露出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漠。而“今朝苦叹嗟,告我将老矣”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后两句“我意与子殊,欲去依禅子”,则明确表达了自己对禅宗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体现了作者晚年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生居山阳,时事不挂齿。”:开篇点明仲车的生活状态,居住在山阳,不关心世俗事务。
  2. “读书逾五车,不肯着一字。”:形容仲车读书极多,但不愿意留下文字,可能是因为对世俗的厌倦。
  3. “今朝苦叹嗟,告我将老矣。”:仲车痛苦地叹息,告诉作者自己即将老去,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4. “我意与子殊,欲去依禅子。”:作者表达了自己与仲车不同的想法,想要离开尘世,依附于禅宗,寻求精神上的超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自己和仲车的生活态度,突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 夸张:“读书逾五车”夸张地形容读书之多。
  • 省略:“不肯着一字”省略了主语,增强了语句的简洁性和力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自己和友人仲车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禅宗的向往,体现了作者晚年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阳:地名,象征着远离尘嚣的隐居之地。
  • 五车:书籍之多,象征着深厚的学识。
  • 禅子:禅宗,象征着精神上的超脱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耒的这首诗是写给谁的? A. 仲车 B. 苏轼 C. 王安石 答案:A

  2. 诗中“读书逾五车”形容的是什么? A. 读书极少 B. 读书极多 C. 读书一般 答案:B

  3.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想要做什么? A. 继续读书 B. 离开尘世,依附于禅宗 C. 关心时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王安石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政治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张耒的《答仲车》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情感,但张耒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禅宗的向往,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