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一日晨兴三首 其二》

时间: 2024-10-17 00:52:58

端居岁已宴,杖履亦萧然。

云露窗前日,秋明树外天。

大江寒欲落,诸岭霁逾鲜。

白首无聊剧,昏昏只醉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十一日晨兴三首 其二 张耒 〔宋代〕

端居岁已宴,杖履亦萧然。 云露窗前日,秋明树外天。 大江寒欲落,诸岭霁逾鲜。 白首无聊剧,昏昏只醉眠。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翻译: 我安然地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拄着拐杖行走也显得孤独而寂静。 窗前的阳光被云露遮蔽,秋天的天空在树外显得格外明亮。 大江的水面似乎因寒冷而开始下降,群山的景色在晴朗后更加清新。 白发苍苍的我感到无比无聊,昏昏沉沉地只想醉眠。

注释:

字词注释:

  • 端居:安然居住。
  • 岁已宴:岁月已经过去。
  • 杖履:拄着拐杖行走。
  • 萧然:孤独寂静的样子。
  • 云露:云雾和露水。
  • 秋明:秋天的天空明亮。
  • 大江:指长江。
  • 寒欲落:寒冷使得水面下降。
  • 诸岭:群山。
  • 霁逾鲜:晴朗后景色更加清新。
  • 白首:白发苍苍,指年老。
  • 无聊剧:极度无聊。
  • 昏昏:昏沉沉的样子。
  • 醉眠:醉酒后的睡眠。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晚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八月十一日的清晨,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个人晚年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无聊。诗中“端居岁已宴”和“杖履亦萧然”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孤独生活的接受。“云露窗前日,秋明树外天”描绘了清晨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大江寒欲落,诸岭霁逾鲜”进一步以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象征诗人内心的感受。最后两句“白首无聊剧,昏昏只醉眠”直接表达了诗人晚年的无聊和渴望逃避现实的心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端居岁已宴,杖履亦萧然。”:诗人安然地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拄着拐杖行走也显得孤独而寂静。
  2. “云露窗前日,秋明树外天。”:窗前的阳光被云露遮蔽,秋天的天空在树外显得格外明亮。
  3. “大江寒欲落,诸岭霁逾鲜。”:大江的水面似乎因寒冷而开始下降,群山的景色在晴朗后更加清新。
  4. “白首无聊剧,昏昏只醉眠。”:白发苍苍的我感到无比无聊,昏昏沉沉地只想醉眠。

修辞手法:

  • 比喻:“大江寒欲落”比喻江水因寒冷而下降。
  • 拟人:“诸岭霁逾鲜”拟人化地描述群山在晴朗后更加清新。
  • 对仗:“云露窗前日,秋明树外天”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晚年的孤独和无聊,以及对现实生活的逃避。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露:象征清晨的朦胧和诗人内心的迷茫。
  • 秋明:象征秋天的明亮和诗人内心的清晰。
  • 大江:象征江水的流动和诗人内心的变化。
  • 诸岭:象征群山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端居岁已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岁月流逝 B. 孤独生活 C. 自然景色 D. 逃避现实 答案:A

  2. “云露窗前日,秋明树外天”描绘了什么时间段的景色?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D. 夜晚 答案:A

  3. “白首无聊剧,昏昏只醉眠”表达了诗人晚年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无聊 C. 逃避 D. 宁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八月十一日晨兴三首 其二》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无奈和无聊,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