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时间: 2025-01-27 04:52:08

恰则小庵贪睡著。

不知风撼梅花落。

一点儿春吹去却。

香约略。

黄蜂犹抱红酥萼。

绕遍寒枝添索寞。

却穿竹径随孤鹤。

守定微官真个错。

从今莫。

从今莫负云山约。

意思解释

渔家傲

作者:毛滂 〔宋代〕

原文展示

恰则小庵贪睡著。
不知风撼梅花落。
一点儿春吹去却。
香约略。
黄蜂犹抱红酥萼。
绕遍寒枝添索寞。
却穿竹径随孤鹤。
守定微官真个错。
从今莫。
从今莫负云山约。

白话文翻译

在小庵里恰好贪睡,不知不觉间春风吹动了梅花的花瓣飘落。春天的一丝气息渐渐离去,香气也似乎变得稀薄。黄蜂依旧围绕着红色的花蕾,盘旋在寒冷的枝头,增添了几分寂寞。它穿过竹林的小径,跟随着孤独的白鹤,守住那份微薄的官职,这实在是个错误。从今往后,绝不要辜负这云山的约定。

注释

  • 小庵:指小型的寺庙或隐居处。
  • 贪睡:指沉迷于睡觉,形容不愿醒来。
  • 风撼梅花:风吹动梅花,表现春天的气息。
  • 香约略:香气似乎变得稀薄,暗示春天的消逝。
  • 黄蜂犹抱红酥萼:黄蜂依旧围绕着花蕾,象征生命的坚韧。
  • 寒枝:寒冷的树枝,映衬出环境的萧瑟。
  • 微官:指微薄的官职或地位。
  • 云山约:指与山水的约定或情感牵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字子美,号海岳,宋代词人,风格清新,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他的词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春季,描绘了诗人于小庵中沉睡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个人心灵的渴望。

诗歌鉴赏

《渔家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刻感受。开篇即以“贪睡”引入,表现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紧接着,春风虽轻,却撼动了梅花的花瓣,这一瞬间的美丽与脆弱,喻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黄蜂犹抱红酥萼”则增添了生机,黄蜂的存在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寒枝”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与思考。接着,诗人提到“守定微官”,表达了一种对自身身份的认知与无奈,似乎在劝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忘却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承诺。

最后的“从今莫负云山约”是一种人生的感悟,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守住与自然的约定。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恰则小庵贪睡著”:诗人渴望在小庵中安静地沉睡。
  2. “不知风撼梅花落”:不自觉间,春风已将梅花的花瓣吹落。
  3. “一点儿春吹去却”:春天的一丝气息悄然离去。
  4. “香约略”:花香似乎也变得淡薄。
  5. “黄蜂犹抱红酥萼”:黄蜂依旧围绕着花蕾,象征生命的坚韧。
  6. “绕遍寒枝添索寞”:在寒冷的枝头盘旋,增添几分寂寞。
  7. “却穿竹径随孤鹤”:穿过竹林小径,跟随孤鹤,表现孤独与清雅。
  8. “守定微官真个错”:守住微薄的官职,反思这是一种错误。
  9. “从今莫”:劝诫自己今后不要辜负。
  10. “从今莫负云山约”:提醒自己要珍惜与自然的约定。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蜂犹抱红酥萼”来比喻生命的坚韧。
  • 拟人:春风和梅花的互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从今莫”“从今莫负”,强调了情感的坚定。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珍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承诺,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庵:象征隐逸、安宁的生活。
  • 梅花:春天与生命的象征,脆弱而美丽。
  • 黄蜂: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活力。
  • 寒枝:孤独与萧瑟的象征。
  • 孤鹤:追求自由与宁静的象征。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恰则小庵贪睡著”,小庵代表什么? A. 热闹的街市
    B. 宁静的隐居之地
    C. 繁华的城市

  2. “黄蜂犹抱红酥萼”中的黄蜂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坚韧
    C. 生命的短暂

  3. 诗的最后一句“从今莫负云山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自然的承诺与珍惜
    C. 对生活的放弃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在李清照的词中,常常体现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毛滂的《渔家傲》则更注重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两者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但表现方式有所不同。李清照的词更偏向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而毛滂则在自然中寻求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