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成二首
毛滂
此生弱草寄轻尘,
辜负南山笋蕨春。
好去桃花破浪暖,
清风明月不辜人。
白话文翻译:
此生如同脆弱的草,寄托在轻飘的尘世之中,
辜负了南山的春天,竹笋和蕨类植物的生长。
不如去桃花盛开的地方,感受温暖的海浪,
清风明月,绝不会辜负有情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弱草:形容生命脆弱,象征无根的生活。
- 轻尘:比喻世俗的纷扰和轻浮。
- 辜负:辜负、亏欠,指对自然春光的错过。
- 南山:指南方的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富饶。
- 笋蕨:竹笋和蕨菜,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勃发。
- 桃花:象征美好与爱情,春天的花朵。
- 破浪暖:指温暖的海浪,带来春天的气息。
- 清风明月: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典故解析:
- 南山的笋蕨:南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美好。
- 桃花: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爱情、春天相关联,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美,号青溪,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感情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对生活感受到无奈与失落,借自然的美好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首句“此生弱草寄轻尘”以“弱草”比喻自己在世俗生活中的脆弱与无奈,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反思。接下来的“辜负南山笋蕨春”表达了对自然春光的惋惜,隐喻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而后两句则转向积极的情感,“好去桃花破浪暖”提议诗人去往美好的地方,感受生命的温暖和快乐。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清风明月不辜人”则是对大自然的信任与寄托,象征着希望与安慰。
整首诗在对比中传达出一种“逃避”与“向往”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不满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展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生弱草寄轻尘:诗人自喻如同弱草,生活在轻飘的尘世中,暗示对人生的无奈与脆弱。
- 辜负南山笋蕨春:感叹自己辜负了南山的春天,体现了对自然美好的遗憾。
- 好去桃花破浪暖:诗人希望去往桃花盛开的地方,感受温暖,象征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清风明月不辜人:表达了对自然的信任,清风与明月永远不会辜负有情之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弱草”,形象地表达了脆弱的处境。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 意象:通过“桃花”、“清风明月”等意象,传达出自然的美好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热爱,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对比的手法,反映出人生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希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弱草:生命的脆弱与无根。
- 南山: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桃花:象征爱情与春天的美好。
- 清风明月: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自己的生命状态? a) 桃花
b) 弱草
c) 清风 -
诗中提到的“南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c) 个人的失落 -
诗的最后一句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绝望
b) 对自然的信任与希望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弱草
- b) 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b) 对自然的信任与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
- 《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与毛滂的诗形成对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毛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