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武康悬印至垂虹亭作》
时间: 2025-01-27 04:55: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解武康悬印至垂虹亭作
毛滂
娟娟东堂月,瑟瑟北窗风。
半夜渡龙尾,随我藕花中。
径邀此花香,追路溪志东。
溪山久俯仰,临别亦匆匆。
三年虎落槛,一日鸹开笼。
何须见似人,聊作逃虚空。
今宵花亦远,余香归故丛。
殷勤此风月,随我登长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景象,东堂的月色温柔而明亮,北窗透出的风声瑟瑟作响。半夜时分,我渡过龙尾,身边的藕花随风摇曳。我邀请这花的香气,追寻着溪水流向东边。溪山之间,我已久仰,临别时却显得匆忙。三年在囚笼中如虎落,今日如同鸹鸟般自由。何必见到人,索性逃避这虚空的世界。今夜的花虽然远离,但余香仍归故丛。殷勤的风月,伴我登上长虹。
注释
- 娟娟:形容月光清丽明亮。
- 瑟瑟:形容风声微弱而细致。
- 渡龙尾:指渡过一条形似龙尾的水道。
- 藕花:指荷花,象征美丽和清纯。
- 倩影:美丽的身影。
- 虎落槛:比喻被困或失去自由。
- 鸹:一种鸟,这里象征自由。
- 虚空:指空虚的世界或无所依归的状态。
典故解析
- 三年虎落槛:此处借用“虎落平阳”的典故,意指在逆境中失去力量与尊严。
- 一日鸹开笼:鸟儿出笼,象征重获自由,寓意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约1000年-约1070年),字子鸣,号景斋,南宋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擅长咏怀、抒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态度。此诗创作于他晚年的写作阶段,感情愈加沉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被贬之后,心中寄托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在他的作品中时常出现,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毛滂的《解武康悬印至垂虹亭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自由的渴望。首联以“娟娟东堂月,瑟瑟北窗风”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月光和风声交织,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半夜渡龙尾,随我藕花中”则转向行动,表明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中间部分通过“溪山久俯仰,临别亦匆匆”的描写,流露出对自然的眷恋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诗人以“何须见似人,聊作逃虚空”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归宿。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也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向往。诗人在反思中升华,最终以“殷勤此风月,随我登长虹”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令人陶醉。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内容上却深邃丰富,展现出了毛滂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娟娟东堂月,瑟瑟北窗风:描绘夜晚的宁静与美丽,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
- 半夜渡龙尾,随我藕花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与对自然的向往。
- 径邀此花香,追路溪志东:邀请芳香,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溪山久俯仰,临别亦匆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匆忙,充满了对过往的思考。
- 三年虎落槛,一日鸹开笼:对比被困与自由,表达对重获自由的渴望。
- 何须见似人,聊作逃虚空:对世俗的逃避,向往更高的精神境界。
- 今宵花亦远,余香归故丛:虽然身处异地,仍能感受到过往的美好。
- 殷勤此风月,随我登长虹: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归属,向往理想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半夜渡龙尾”,运用了比喻使意象更生动。
- 拟人:月光与风声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韵味。
- 对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在于对自由的渴望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月:象征清明与希望,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宁静。
- 风:象征着自由与变化,体现诗人对自然的感受。
- 藕花:象征着纯洁与美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溪山:代表自然的壮丽,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长虹: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毛滂
- C. 杜甫
-
“三年虎落槛”中的“虎”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被困的状态
- C. 力量
-
诗中“余香归故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恐惧
- C. 对现在的满足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家国的忧愁。
- 李白《静夜思》:在意象上与毛滂的作品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毛滂《全宋诗》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