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海行》
时间: 2025-01-10 18:54: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海行
作者: 徐谦 〔近代〕
帐饮达明发,晓月送行舟。
海天极目寥廓,泛宅脱羁囚。
白浪澜翻如雪,万里乘风一瞥,去住任波流。
清夜更闻乐,起舞未应休。
往来客,今古恨,为谁留。
不须回首,人生禁得几番愁。
痛惜山河破碎,积我胸中孤愤,誓与补金瓯。
寂寞凭栏处,何自遣离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海边的离别情景。清晨的月光洒在船上,海天一色,视野辽阔,仿佛摆脱了世俗的束缚。白色的浪花翻滚如雪,乘风而行,任凭波涛起伏。夜深人静,仍然可以听到乐声,舞动的身影似乎不愿停歇。往来的旅人,无论古今,都有难以释怀的遗憾,为谁而留恋?无须回首,人生中又能承受多少愁苦?我痛惜祖国的山河破碎,心中愤懑难平,立誓要修复这破碎的国土。在这寂寞的栏杆边,我又该如何解脱心中的忧愁呢?
注释:
- 帐饮:指在帐篷中饮酒,形容宴饮的情景。
- 达明发:达明是指天亮,发是指开始。
- 泛宅:泛指在海上航行的船只。
- 羁囚:指被拘束,不能自由。
- 澜翻:波浪翻滚的样子。
- 金瓯:比喻国家或家园的完整。
典故解析:
- “痛惜山河破碎”:指的是对国家分裂或战争带来的伤痛,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多次战乱影响。
- “补金瓯”:金瓯比喻国家的完整,出自《汉书·王莽传》,意在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谦,近代诗人,生平经历丰富,常在诗中表达对社会及国家的关怀,作品多反映离别与忧伤。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国难当头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破碎的痛惜及对未来的期望,反映了时代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 海行》通过描写海上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开篇的“帐饮达明发,晓月送行舟”,营造出一种清晨离别的氛围,月光洒在航船上,恰如诗人的心情,既有欢愉又夹杂着不舍。接下来的“海天极目寥廓”,则把视野延展到辽阔的海天之间,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挑战。
随着诗歌的发展,白浪翻滚、万里乘风等意象,进一步映衬出那种放飞自我的渴望,然而内心的孤愤却又如影随形。“痛惜山河破碎”一句,直接道出诗人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情感愈加沉重。最后的“何自遣离忧”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切反思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帐饮达明发:在帐篷中饮酒,天亮时分。
- 晓月送行舟:晨光中的月亮送行船出发。
- 海天极目寥廓:遥望海天,视野辽阔。
- 泛宅脱羁囚:在海上航行,摆脱束缚。
- 白浪澜翻如雪:白色的浪花翻滚如雪。
- 万里乘风一瞥:千里之行乘风而去,转瞬即逝。
- 去住任波流:去与留都听凭波涛流转。
- 清夜更闻乐:夜深时分仍能听到乐声。
- 起舞未应休:舞者似乎不愿停下舞动。
- 往来客,今古恨,为谁留:来往的旅人,古今的遗恨,为谁而留?
- 不须回首,人生禁得几番愁:不必回首,人生能承受多少愁苦?
- 痛惜山河破碎,积我胸中孤愤:痛惜祖国破碎,心中怒愤难平。
- 誓与补金瓯:立誓要修复国家的完整。
- 寂寞凭栏处,何自遣离忧:在寂寞的栏杆旁,如何解脱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浪澜翻如雪”比喻浪花的翻滚。
- 拟人:夜晚的乐声仿佛有情感般响起。
- 对仗:如“去住任波流”与“往来客,今古恨”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碎的痛惜、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情感深邃且复杂。
意象分析:
- 海:象征自由与广阔,同时也象征着不确定和变化。
- 月: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哀愁。
- 浪:反映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起伏。
- 栏杆:象征着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晓月送行舟”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早晨
B. 晚上
C. 中午
D. 黄昏 -
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感情是: A. 无所谓
B. 痛惜
C. 高兴
D. 轻蔑 -
“何自遣离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绝望
C. 无奈
D. 忧愁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徐谦的作品更为沉郁,反映的是对国家和历史的深沉思考,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豪情与放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传记》
- 《诗词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