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苍生喘未苏,买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百姓的苦难尚未缓解,我拿起笔来抒发孤独的愤懑,我的文采和风流至今犹存,没有一丝遗憾。在凄凉悲切中接近长沙,那里地处偏僻,秋天即将结束。常常让英雄泪流满面,天意高远难以揣测。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生:指百姓。
- 喘未苏:比喻百姓的苦难尚未缓解。
- 买笔论孤愤:拿起笔来抒发孤独的愤懑。
- 文采风流:指作者的文学才华和风采。
- 毫发无遗恨:没有一丝遗憾。
- 凄恻:凄凉悲切。
- 近长沙:接近长沙,长沙是贾谊被贬的地方。
- 地僻:地处偏僻。
- 秋将尽:秋天即将结束。
- 长使英雄泪满襟:常常让英雄泪流满面。
- 天意高难问:天意高远难以揣测。
典故解析:
- 贾傅:指贾谊,西汉文学家、政论家,因忠言直谏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是他在秋天集杜甫的诗句来吊念贾谊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天集杜甫的诗句来吊念贾谊的作品,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和对天意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集杜甫的诗句来吊念贾谊,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和对天意的无奈。诗中“苍生喘未苏”一句,直接反映了百姓的苦难尚未缓解,而“买笔论孤愤”则表达了作者拿起笔来抒发孤独的愤懑。“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一句,既是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也是对没有遗憾的自我肯定。“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则通过对长沙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凄凉悲切的氛围。最后两句“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则是对天意的无奈和对英雄的同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凉,表达了作者对贾谊的深切同情和对天意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生喘未苏”:直接反映了百姓的苦难尚未缓解。
- “买笔论孤愤”:表达了作者拿起笔来抒发孤独的愤懑。
- “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既是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也是对没有遗憾的自我肯定。
-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通过对长沙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凄凉悲切的氛围。
-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是对天意的无奈和对英雄的同情。
修辞手法:
- 比喻:“苍生喘未苏”比喻百姓的苦难尚未缓解。
- 拟人:“天意高难问”将天意拟人化,表达了对天意的无奈。
- 对仗:“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贾谊的同情和对天意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的深切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生:指百姓,象征着社会的底层和苦难。
- 长沙:贾谊被贬的地方,象征着凄凉和悲切。
- 秋将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苍生喘未苏”一句中的“苍生”指的是什么? A. 百姓 B. 天空 C. 草木 D. 动物
-
诗中“买笔论孤愤”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愤怒 C. 无奈 D. 悲伤
-
诗中“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自信 B. 遗憾 C. 谦虚 D. 迷茫
-
诗中“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一句中的“长沙”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凄凉 C. 热闹 D. 宁静
-
诗中“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同情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1. A 2. B 3. A 4. B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的深切同情。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杨冠卿的《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的深切同情,但杜甫的诗更加直接和激烈,而杨冠卿的诗则更加含蓄和凄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经典诗作,是研究杜甫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经典诗作,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