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满院落花春寂 满院落花春寂。风絮一帘斜日。翠钿晓寒轻,独倚秋千无力。无力。无力。蹙破远山愁碧。
白话文翻译:
满院都是落花,春天显得寂静。风中飘着柳絮,斜阳透过帘子。清晨的寒意轻轻袭来,独自倚在秋千上,感到无力。无力。无力。眉头紧锁,远山的颜色也显得忧愁。
注释:
- 满院落花:形容春天花落满地的景象。
- 风絮:风中飘扬的柳絮。
- 一帘斜日:斜阳透过帘子照射进来。
- 翠钿:古代妇女头上戴的翠玉饰品,这里指代女子。
- 晓寒轻:清晨的寒意轻微。
- 独倚秋千无力:独自倚在秋千上,感到无力。
- 蹙破远山愁碧:眉头紧锁,远山的颜色也显得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这首《如梦令》描绘了一个春日寂静的景象,通过女子的孤独和无力感,表达了深沉的忧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春日的傍晚,诗人观察到满院的落花和飘扬的柳絮,感受到春天的寂静和时光的流逝,从而引发了对生命无常和孤独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日寂静的景象,通过“满院落花”、“风絮一帘”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氛围。诗中的女子“独倚秋千无力”,形象地表达了她的孤独和无力感,而“蹙破远山愁碧”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忧愁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孤独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院落花春寂”:开篇即描绘了一个春日寂静的景象,满院的落花象征着春天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风絮一帘斜日”:风中飘扬的柳絮和斜阳透过帘子,增添了一种时光流逝的哀愁。
- “翠钿晓寒轻”:清晨的寒意轻微,女子头上的翠玉饰品暗示了她的身份和孤独。
- “独倚秋千无力”:女子独自倚在秋千上,感到无力,表达了她的孤独和无力感。
- “无力。无力。蹙破远山愁碧”:重复的“无力”加深了情感的表达,眉头紧锁,远山的颜色也显得忧愁,进一步加深了忧愁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蹙破远山愁碧”中的“愁碧”比喻了忧愁的颜色,形象地表达了忧愁的情感。
- 重复:“无力。无力。”通过重复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寂静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孤独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哀愁。
意象分析:
- 满院落花:象征春天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风絮一帘:增添了时光流逝的哀愁。
- 翠钿晓寒:暗示了女子的身份和孤独。
- 独倚秋千:表达了女子的孤独和无力感。
- 蹙破远山愁碧:形象地表达了忧愁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翠钿”指的是什么? A. 翠玉饰品 B. 翠绿的钿盒 C. 翠绿的山 D. 翠绿的柳絮
-
诗中的“蹙破远山愁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D. 惊讶
-
诗中的“风絮一帘斜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风中飘扬的柳絮和斜阳透过帘子 B. 风中飘扬的柳絮和斜阳透过窗户 C. 风中飘扬的柳絮和斜阳透过门 D. 风中飘扬的柳絮和斜阳透过树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同样表达了时光流逝的哀愁。
诗词对比:
- 杨冠卿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时光流逝的哀愁,但杨冠卿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物和女子的孤独感,而李清照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冠卿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李清照诗词选》:收录了李清照的诗作,可以与杨冠卿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