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酬颜少府》

时间: 2024-09-19 21:21:08

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

行子迎霜未授衣,

主人得钱始沽酒。

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

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酬颜少府
高适

檐前白日应可惜,
篱下黄花为谁有。
行子迎霜未授衣,
主人得钱始沽酒。
苏秦憔悴人多厌,
蔡泽栖迟世看丑。
纵使登高只断肠,
不如独坐空搔首。

白话文翻译:

在屋檐下的阳光是多么可惜,篱笆下的黄花又是为了谁而盛开呢?行人迎着霜寒却还未得到衣服,主人得到钱后才开始买酒。苏秦憔悴的样子让人厌烦,蔡泽栖息的境遇让人觉得丑陋。即使登高望远也只能断肠相思,倒不如独自一人坐着空自搔首。

注释:

字词注释

  • :报答,回应。
  • 行子:过路的人,行人。
  • 授衣:给予衣服,这里指行人因寒冷而需要衣服。
  • 沽酒:买酒,购酒。
  • 憔悴:形容人憔悴、消瘦的样子。
  • 栖迟:栖息、停留的时间过长。
  • 断肠:形容心中极度的忧伤。

典故解析

  • 苏秦:战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因遭受误解和屈辱而生。
  • 蔡泽:同样是古代名士,因处世不得志而感到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3-765),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适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尤其擅长边塞诗和送别诗。

创作背景: 《九日酬颜少府》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借助重阳节的登高习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惦念,同时反映了自己面临的孤独和失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前两句以“白日”和“黄花”引出一种淡淡的惆怅,象征着青春的短暂与生命的易逝。接着,诗人描绘行人迎霜却未得衣服的情景,暗示着生存的艰辛与困境。主人买酒的行为,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的一种麻木。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苏秦和蔡泽,表达了对古代名士的同情与惋惜,折射出自身的苦闷和失落。最后两句“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则是对登高的否定,表现出一种“独坐”的无奈和深思。整体上,诗歌充满了对人生命运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檐前白日应可惜:屋檐下的阳光是多么可惜,暗示时间的流逝。
  2. 篱下黄花为谁有:篱笆下的黄花盛开,却不知为谁而开,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疑惑。
  3. 行子迎霜未授衣:行人迎着霜寒,却还没有衣服保暖,体现生活的艰辛。
  4. 主人得钱始沽酒:有钱后才开始买酒,反映出人们对物质的依赖。
  5. 苏秦憔悴人多厌:提到历史人物苏秦,暗示名士因遭受误解而憔悴。
  6. 蔡泽栖迟世看丑:蔡泽的堕落,反映了社会的冷漠。
  7. 纵使登高只断肠:即使登高望远,内心依然孤独。
  8. 不如独坐空搔首:与其登高,不如独自静坐,表露出对孤独的接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构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登高”隐喻人生的追求和思索。
  • 反问:诗中对生命意义的疑问,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高适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关切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黄花:象征青春与美好,但又带有凋零的隐喻。
  • :象征寒冷、艰辛。
  • :代表享乐与麻木,也是对生活的一种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行子”是指什么? A. 朋友
    B. 行人
    C. 主人
    D. 名士

  2. 高适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失落
    C. 愤怒
    D. 轻松

  3. “纵使登高只断肠”中的“登高”象征什么? A. 追求名利
    B. 追求理想
    C. 对人生的思考
    D. 享乐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高适的《九日酬颜少府》与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高适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而杜甫则更强烈地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选》
  • 《唐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