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游玉泉寺》

时间: 2025-01-11 15:08:33

西峰大雪开,万叠向空堆。

客贵犹寻去,僧高肯不来。

潭澄猿觑月,窦冷鹿眠苔。

公子将才子,联题兴未回。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人游玉泉寺

作者: 齐己 〔唐代〕

原文展示:

西峰大雪开,万叠向空堆。
客贵犹寻去,僧高肯不来。
潭澄猿觑月,窦冷鹿眠苔。
公子将才子,联题兴未回。

白话文翻译:

西峰上的大雪已经融化,层层叠叠的雪堆向空中延展。
客人虽然贵重,却依然要离去,僧人高洁却不愿来访。
潭水清澈,猿猴在月光下观望,山洞冷清,鹿在苔藓上安眠。
公子和才子,联手作诗的兴致尚未恢复。

注释:

  • 西峰:指山的西边。
  • 大雪开:大雪融化。
  • 万叠向空堆:形容雪堆积的层叠状。
  • 客贵:客人地位高贵。
  • 僧高:僧人品德高尚。
  • 潭澄:潭水清澈。
  • 猿觑月:猿猴在月光下偷看。
  • 窦冷:山洞寒冷。
  • 鹿眠苔:鹿在苔藓上安静地睡觉。
  • 公子将才子:指高雅的人士和有才华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780—865),字志诚,号青原,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寺院,以写诗著称,尤以山水诗和禅诗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齐己在玉泉寺的游览之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事,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高洁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人游玉泉寺》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峰融雪后的景象,展现了一幅清新而宁静的山水画面。开篇两句以“西峰大雪开”引入,表现出大自然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人间的疏离与无常,客人虽然地位贵重,但终究要离别,而高洁的僧人却不愿来访,似乎在强调高洁与世俗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的两句转为描写自然景观,“潭澄猿觑月,窦冷鹿眠苔”,清澈的潭水与悠闲的猿猴、安静的鹿形成了和谐的自然图景,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禅意。最后一句则点出“公子将才子,联题兴未回”,不仅承接了前文的离别情景,还引发出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似乎在表达对友人离去后的惆怅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自然主义与哲理思想的完美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峰大雪开:描绘西边山峰雪融的景象,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2. 万叠向空堆:形容雪的层叠,形成一种立体感,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3. 客贵犹寻去:高贵的客人即将离去,暗示世事无常。
  4. 僧高肯不来:高洁的僧人不愿来访,反映出对世俗的超脱。
  5. 潭澄猿觑月:潭水清澈,猿猴在月光下观望,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6. 窦冷鹿眠苔:山洞冷清,鹿在苔藓上安眠,表现出一种安详的生活状态。
  7. 公子将才子:公子和才子的联手,暗示对高雅文化的追求。
  8. 联题兴未回:尽管有创作的想法,但因离别而未能实现,表达了惋惜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万叠”形容雪堆,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 对仗:前后句的平衡,如“潭澄猿觑月”和“窦冷鹿眠苔”,形成对称美。
  • 拟人:猿猴“觑月”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友人的离别带来的惆怅与对高洁境界的向往,通过自然的描绘与人情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意象分析:

  • 西峰:象征着高远与清高。
  • 大雪:代表着冬季的结束与新生的开始。
  • 潭水: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清澈。
  • 猿猴与鹿:自然和谐的象征,体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 月亮:象征着明亮与纯洁,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峰大雪开”中的“开”字意指什么?

    • A. 开放
    • B. 融化
    • C. 展示
  2. 诗中提到的“公子将才子”主要指的是?

    • A. 贵族与文人
    • B. 平民与艺术家
    • C. 朋友与敌人
  3. 诗中猿猴“觑月”表现出什么情感?

    • A. 惆怅
    • B. 好奇
    • C. 悲伤

答案:

  1. B. 融化
  2. A. 贵族与文人
  3. B. 好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齐己的《送人游玉泉寺》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感悟,但齐己更注重内心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