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和上巳节的时候,西湖的景色真好,满眼都是繁华的景象。
大家在争着问:哪家好呢?绿柳依依,红轮马车在路上奔驰。
游人们到了黄昏,三三两两相伴而去,醉醒之间,喧闹不已。
沿着小路转向堤岸,直到城头,眼前全是花。
注释: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的节日,通常在阳历四月初,与扫墓、踏青等活动有关。
- 上巳:古代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习俗包括洗浴、游玩等。
- 朱轮:形容马车的红色车轮,象征富贵。
- 钿车:装饰华丽的马车,体现了当时的繁华与奢侈。
- 醒醉:指在喝酒后既有清醒又有醉意的状态,表现出游人欢乐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以词和散文闻名,开创了“婉约派”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清明上巳节,描绘了西湖春天的景象,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节日气氛。诗人在游览西湖时,感受到春日的繁华与游人的欢声笑语,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通过描绘西湖清明节的景象,展现了繁华的春日生活。全诗结构紧凑,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对春日盛景的热爱和对游人欢快心情的共鸣。
首先,诗的开头便用“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引入主题,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接着“争道谁家”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游人之间的热烈讨论,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欢聚的场景。
“绿柳朱轮走钿车”通过细腻的描写,突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游玩的人们。柳树的绿意与马车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活泼而富丽的温暖气息。
在接下来的“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中,诗人捕捉到了游人们在黄昏时分的惬意与欢快,展现了他们在醉意与清醒之间的微妙状态,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欢声笑语的余音绕梁。
最后一句“直到城头总是花”,则将视野从西湖的繁华引向了远方,象征着美丽的延续和生活的希望。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诗人洒脱、愉悦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描绘西湖春天的美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 争道谁家:游人之间互相询问,表现了热闹的节日气氛。
- 绿柳朱轮走钿车:生动描绘了绿柳和华丽马车的景象,富有画面感。
-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描绘游人们在黄昏时分的欢声笑语,体现出他们的愉悦心情。
-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将视野拓展到更远处,表现出春天的美好无处不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绿柳朱轮”和“醒醉喧哗”,形成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用“醒醉”形容游人的状态,生动形象。
- 意象:柳树和花朵构成春天的主要意象,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乐趣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欢聚。
- 柳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柔情。
- 马车:象征着繁华与富贵。
- 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春天的美好。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春天的画面,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欢快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是哪个季节的节日?
- A. 夏季
- B. 春季
- C. 秋季
-
“绿柳朱轮走钿车”中的“朱轮”指的是什么?
- A. 马车的红色轮子
- B. 船的红色桨
- C. 花的红色瓣
-
诗中“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的意思是?
- A. 游人在黄昏时分离去,欢声笑语
- B. 游人在清晨醒来,继续游玩
- C. 游人在夜晚回家,沉默无声
答案:
- B. 春季
- A. 马车的红色轮子
- A. 游人在黄昏时分离去,欢声笑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对生活的感慨。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采桑子》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是描绘游乐与生活的诗作,但前者更注重景物描写和欢快的氛围,而后者则强调人生的豪放与及时行乐的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欧阳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