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刘孝若野步》

时间: 2025-01-10 22:51:23

杖屨相随步野田,坐临阶石和诗篇。

要看隔水人家菊,试借系门渔父船。

且缓归情知有月,不生酒兴为无钱。

寒来莫问家中事,才得身闲即是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刘孝若野步
作者: 徐照 〔宋代〕

杖屨相随步野田,
坐临阶石和诗篇。
要看隔水人家菊,
试借系门渔父船。
且缓归情知有月,
不生酒兴为无钱。
寒来莫问家中事,
才得身闲即是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刘孝若在乡间散步的情景。他们一边走在田野上,一边坐在台阶石上吟诗作对。作者想要看看对岸人家的菊花,想借渔夫的船去一趟。虽然归家的心情因月光而柔和,但由于没有酒钱,反而没有喝酒的兴致。寒冷的季节里不必去打听家里的事情,只要身心闲适,便是无上的仙境。

注释:

  • 杖屨:拄着手杖,穿着草鞋。
  • 野田:田野,乡村的田地。
  • 阶石:台阶上的石头,指坐的地方。
  • :菊花,象征高洁与隐逸。
  • 渔父船:渔夫的船,借用来渡水。
  • 归情:回家的心情。
  • 无钱:没有钱,指没有买酒的能力。
  • 寒来:冬天来临。
  • 身闲:身体闲适,心境悠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照,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乡间的闲适时光,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物质的淡泊。诗人身处自然田野中,与友人一同吟咏,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风光与友人游玩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开篇“杖屨相随步野田”,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漫步田野的悠闲状态,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接下来的“坐临阶石和诗篇”,则通过描写坐在阶石上吟诗,表现出一种文人雅兴与闲适情怀。

全诗中,诗人对于隔水人家菊花的向往,以及想借渔夫的船去看菊花的想法,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渴望,体现出一种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寒来莫问家中事,才得身闲即是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家庭琐事的无所谓,更重要的是强调了闲适的生活状态才是通往“仙境”的关键。

整首诗浑然一体,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杖屨相随步野田:拄着手杖,穿着草鞋,和朋友在乡间田野漫步。
    • 坐临阶石和诗篇:坐在阶石上,吟咏诗篇,享受文人雅趣。
    • 要看隔水人家菊:想去对岸的人家看菊花,表达对自然美的向往。
    • 试借系门渔父船:想借渔夫的船去渡水,展现一种随性与洒脱。
    • 且缓归情知有月:慢慢归家,心情因月光而柔和。
    • 不生酒兴为无钱:因为没有酒钱,所以没有喝酒的兴致。
    • 寒来莫问家中事:冬天来了,不必去打听家里的琐事。
    • 才得身闲即是仙:只有身心闲适,才是真正的仙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闲”比作“仙”,强调闲适的境界。
    • 对仗:如“杖屨相随”与“坐临阶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琐事的淡泊,传达了一种追求闲适自在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杖屨:象征诗人的隐逸生活。
  • 野田:代表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 :象征高洁与理想的生活。
  • :象征自由与探索的愿望。
  • :象征宁静与思索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杖屨相随”指的是什么? A. 走路的工具
    B. 诗歌的内容
    C. 酒的种类
    答案:A

  2. 诗人想借谁的船? A. 渔父
    B. 朋友
    C. 家人
    答案:A

  3. 诗人对家中事的态度是? A. 关心
    B. 无所谓
    C. 忧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但徐照的作品更强调与友人共游的乐趣,而王维则更侧重于独处的静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