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雁荡山 灵峰》

时间: 2025-01-10 22:56:31

我来无一语,闲认昔游踪。

谁种路傍树,却遮山上峰。

潭乾沉石露,人立去禽冲。

樵说仙桥险,因思在上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雁荡山 灵峰
作者: 徐照 〔宋代〕

我来无一语,闲认昔游踪。
谁种路傍树,却遮山上峰。
潭乾沉石露,人立去禽冲。
樵说仙桥险,因思在上封。

白话文翻译:

我来到这里却无话可说,只是随意回忆往日游玩的痕迹。
是谁在路边种下的树,竟然遮住了山上的峰峦。
潭水干涸,露出了沉石,人的身影飞去,鸟儿却冲向天空。
樵夫说那仙桥危险,因此我思念着在上面封印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一语:没有一句话;表示沉默或无话可说。
  • 昔游踪:过去游玩的痕迹或足迹。
  • :遮挡,掩盖。
  • 潭乾:潭水干涸。
  • 沉石露:沉在水底的石头暴露出来。
  • 禽冲:指鸟类飞向天空,冲向高空。
  • :樵夫,砍柴的人。
  • 仙桥:传说中的仙人所用的桥,常被比喻为险峻的地方。
  • :封印,象征着时间的定格或回忆。

典故解析:

  • 仙桥:在古代文学中,仙桥常常被用来描绘通往仙境的桥梁,象征着理想与超脱,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字子晦,号洞天,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徐照的诗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生动的意象。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游览雁荡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对往日游玩经历的怀念。雁荡山以其险峻的山峰和秀美的风景而闻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诗歌鉴赏:

徐照的《游雁荡山 灵峰》展现了诗人在游览雁荡山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全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自然与人相融的画面。开头一句“我来无一语”即表达了诗人感慨万千却无从诉说的情感,留下了无限的遐思。接着,诗人描绘了路边树木的生长,隐喻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尤其是“潭乾沉石露”,将自然景象与人内心的情感相结合,体现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樵夫的言语,令诗人思绪万千,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简单的意象,徐照成功地把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恬静而又深邃的意境。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来无一语:表明诗人到达此地时的沉默和内心的复杂情感。
  2. 闲认昔游踪:闲适地回忆往昔的游玩经历,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
  3. 谁种路傍树:引发对树木生长的思考,暗含对时间与生命的感慨。
  4. 却遮山上峰:树木的生长遮挡了山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风景的改变。
  5. 潭乾沉石露:描绘自然景象,潭水干涸后显露出沉石,表现出自然的变化。
  6. 人立去禽冲:人类的存在与鸟类的飞翔形成对比,突显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7. 樵说仙桥险:樵夫的话语引发诗人的思考,体现出对自然与危险的敬畏。
  8. 因思在上封: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感慨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与树木相对比,体现出自然界的多样性。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潭乾沉石露”和“人立去禽冲”,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往日游历的怀念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2. 潭水:代表着生命的源泉与变迁。
  3. 树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长的力量。
  4. 鸟类:象征着自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我来无一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沉默
    C. 愤怒
    D. 激动

  2. 诗中提到的“潭乾沉石露”主要描绘了: A. 水的清澈
    B. 自然的变化
    C. 生活的美好
    D. 人的孤独

  3. 樵夫提到的“仙桥险”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人生的理想
    B. 自然的危险
    C. 生活的平淡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与徐照的作品相比,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更强调了个人的豪情与志向。李白的诗风豪放,而徐照则更显细腻与沉思,展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徐照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