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檎近》
时间: 2025-01-27 03:26: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林檎近
作者: 袁去华 〔宋代〕
森木蝉初噪,淡烟梅半黄。
睡起傍檐隙,墙梢挂斜阳。
鱼跃浮萍破处,碎影颠倒垂杨。
晚庭谁与追凉。清风散荷香。
望极霞散绮,坐待月侵廊。
调冰荐饮,全胜河朔飞觞。
渐参横斗转,怀人未寝,别来偏觉今夜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的景象:树林中蝉鸣初起,淡淡的烟雾中梅花已半黄。刚睡醒,倚靠在屋檐下,看到墙角斜阳挂落。鱼儿跃出水面,浮萍被搅动,影子在垂杨树下倒映。黄昏的庭院里,谁能与我一起享受这清凉的时光?清风中飘散着荷花的香气。远望天边的霞光渐渐散去,静坐等待月光洒入廊下。冰镇的美酒,最胜过北方的豪饮。星斗逐渐转动,思念的人未曾入睡,离别之后,今晚格外漫长。
注释:
- 森木:树木茂密的样子。
- 蝉初噪:蝉开始鸣叫,暗示夏天的来临。
- 淡烟梅半黄:梅花开始凋谢,展现出初夏的气息。
- 傍檐隙:靠在屋檐的缝隙。
- 墙梢:墙的边缘,指光线的变化。
- 鱼跃浮萍破处:鱼从水中跃出,水面被浮萍搅动。
- 碎影:波光粼粼下倒映的影子。
- 清风散荷香:清风送来荷花的芳香。
- 调冰荐饮:冰镇美酒的邀请。
- 河朔:指黄河流域,古代文人聚会的地方。
- 渐参横斗转:星斗的移动,象征时间的流逝。
- 怀人未寝:思念远方的人,难以入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去华,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并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初夏,正值诗人经历了离别,思念故人之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情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红林檎近》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初夏的清新气息。开头几句,诗人以“森木”和“蝉初噪”描绘出夏天的气息,树木繁茂,蝉声阵阵,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场景。接着,诗人通过“淡烟梅半黄”引入了时间的流逝,梅花的凋谢象征着青春的短暂与美好。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尤其是在“怀人未寝”一节,通过对比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思念,展现了离别的苦涩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鱼跃浮萍破处”、“清风散荷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还引发对生活的思考。最后,诗人以“别来偏觉今夜长”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使整首诗在轻松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深沉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初夏的环境,生动地刻画出蝉鸣和梅花的景象,传达出生命的活力。
- 第二联:表达了诗人刚醒时的惬意,阳光倾洒在墙角,突出了一种宁静的美感。
- 第三联:通过动态的“鱼跃”和“碎影”,表现出自然的生动与变化。
- 第四联:晚庭的清凉氛围与荷香相交织,形成了一种舒适的氛围。
- 第五联:描绘了霞光散去、静待月光的宁静夜晚,营造出期待与遐想。
- 第六联:强调了美酒的享受与北方豪饮的对比,体现了诗人的雅趣。
- 第七联:星斗的移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思念的人未眠,表达了深情与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拟人的情感,如“鱼跃浮萍破处”。
- 对仗:如“晚庭谁与追凉,清风散荷香“,形成了和谐的韵律。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类的情感,使得整个诗意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初夏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离别友人的思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意象分析:
- 森木:象征着生命的繁茂。
- 蝉鸣:夏天的标志,传达出一种生机。
- 梅花: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短暂。
- 斜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亦可引申为人生的无常。
- 浮萍: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变幻。
- 清风与荷香:体现了自然的舒适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淡烟梅半黄”意指什么?
- A. 梅花盛开
- B. 梅花已开始凋谢
- C. 梅花香气浓郁
-
“怀人未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亲人的思念
- B. 对自然的感慨
- C. 对时光的无奈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袁去华与李白的作品,袁去华的诗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交融,而李白则常常以豪放的气魄和壮丽的景象著称,展现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袁去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