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丝钓》
时间: 2025-01-27 03:36: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枫秋老。晓来红叶如扫。
暮雨生寒,正北风低草。
宾鸿早。乱半川残照。
伤怀抱。记西园饮处,微云弄月,梅花人面争好。
路长信杳。度日房栊悄。
还是黄昏到。归梦少。
纵梦归易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秋天的景色,清晨时分红叶如同被扫过一般,晚上的雨带来了寒意,北风吹得草低低的,鸿雁已经早早地飞走,残照映在半川之上,令人伤感。回忆起曾经在西园饮酒的情景,微云下的明月与梅花相映成趣,令人感到心中愉悦。然而,路途漫漫,音信全无,度日如年,房间里显得格外静谧。黄昏时分又回来了,梦归的愿望越来越少,纵使梦能够回归,醒来时却又觉得如此刺眼。
注释:
- 江枫秋老:江边的枫树已经进入秋天,颜色变得苍老。
- 晓来红叶如扫:清晨的红叶像是被人扫过一样,整齐而美丽。
- 宾鸿:来宾的鸿雁,古时常用来比喻远道而来的朋友。
- 西园饮处:指的是西园饮酒的地方,回忆与朋友聚会的情景。
- 微云弄月:微薄的云彩在月光下游动,形成了美丽的景象。
- 路长信杳:路途遥远,音信全无,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 归梦少:归来的梦越来越少,暗示着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去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擅长以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垂丝钓》是袁去华在某个秋天写的,可能是在江边钓鱼时,感受到秋天的凄凉与孤独,触景生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垂丝钓》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思念。诗的开头以“江枫秋老”开篇,秋天的枫叶与江水交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通过“晓来红叶如扫”这种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静谧,然而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惆怅。北风、暮雨等自然元素的加入,更加显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在回忆中,诗人追溯与友人在西园饮酒的乐趣,那些“微云弄月,梅花人面”的美好瞬间似乎在时光中闪烁,但现实的“路长信杳”却让人心生惆怅。诗的最后,诗人感叹“归梦少”,即使梦境里有归来,但一旦醒来,依然是“纵梦归易觉”的失落。
全诗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既有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仅是对秋天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无常、友谊难再的感叹,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枫秋老:描绘了秋天的江边,枫树已经变得苍老,暗示时间流逝。
- 晓来红叶如扫:清晨的红叶整齐如被扫过,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变化。
- 暮雨生寒,正北风低草:晚上的雨水带来寒意,北风吹得草低垂,营造出凄凉的气氛。
- 宾鸿早:鸿雁已经早早离去,表现了孤独感。
- 乱半川残照: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形成一幅美丽却伤感的画面。
- 伤怀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与思念。
- 记西园饮处:回忆起与朋友在西园喝酒的快乐时光。
- 微云弄月,梅花人面争好:描绘了云彩与月光的交织,以及梅花与人面相争的美好意象。
- 路长信杳:路途漫漫,音信全无,表现思念之苦。
- 度日房栊悄:日复一日,房间里静悄悄的,显得更加孤独。
- 还是黄昏到:黄昏又一次来临,时间的流逝使人感到无奈。
- 归梦少:对回归的期待越来越少,暗示现实的无奈。
- 纵梦归易觉:即使梦境中能归来,但醒来时却又感到刺眼的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红叶比作扫过的景象,生动形象。
- 拟人:如“微云弄月”,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路长信杳,度日房栊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借助秋天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友谊的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枫:象征秋天,代表时间的流逝。
- 红叶:美丽而短暂,暗示美好时光的逝去。
- 北风:象征孤独与寒冷,增强情感的厚度。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 西园:代表曾经的快乐时光,成为怀念的地方。
- 梅花:象征纯洁与美好,与人的面容争好,体现人间的欢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枫”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宾鸿早”中的“宾鸿”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鸿雁
C. 酒
D. 梅花 -
诗中提到的“微云弄月”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凄凉
B. 美好
C. 伤感
D. 忧愁
答案:
- C. 秋天
- B. 鸿雁
- B. 美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秋天的情感与思绪。
- 李白《月下独酌》:描绘了孤独与饮酒的乐趣,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袁去华的《垂丝钓》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以秋天为背景,抒发思念之情,但前者更为沉郁,后者则充满了柔情与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词源与诗意》
-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这些参考书籍都能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人的作品和诗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