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九月望后独游北海,步谭篆青九日登高韵》
时间: 2025-01-27 03:16: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烛影摇红·九月望后独游北海,步谭篆青九日登高韵
作者: 夏孙桐 〔清代〕
虚度重阳,迟来霜树红如醉。
过塘寒鸭避人行,还借残芦庇。
小立石阑自倚。
盼晴空全消水气。
萧寥诗境,便作濠梁,悠然心会。
金粉迷茫,登临怕说先朝事。
谁家哀笛送秋声,摇曳苍波坠。
柳外斜阳尚蔽。
乍閒愁归鸿引起。
怪他张翰,诉尽西风,莼鲈长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的感受,感叹时光流逝,树木已经被霜打得红彤彤的,如同醉酒一般。路过池塘时,寒鸦躲避人群,借着残留的芦苇隐蔽。作者在石栏旁小憩,凭栏而立,仰望晴空,水面上的雾气全消散了。诗的境界显得萧条孤寂,作者在濠梁上悠然自得,心中自有一番领悟。面对金色的迷雾,登高时却不愿谈论过去的事情。谁家传来的哀笛声送来了秋天的气息,随着波浪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柳树外的夕阳依旧遮蔽着,忽然间,思乡之愁被归来的鸿雁引发。作者怨恨张翰,诉尽了西风的哀愁,莼鲈的长忆。
注释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
- 霜树:指受霜影响的树木,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寒鸭:指寒冷季节的野鸭,通常在水边活动。
- 石阑:石制的栏杆,供人倚靠观景。
- 悠然心会:形容心情宁静、豁达的状态。
- 张翰:张翰是古代诗人,以其游历而著称,诗中提及他有怀乡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孙桐,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见长,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其诗风常融合传统与个人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北海游玩之际,正值重阳节。诗人通过描写北海的秋景,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九月望后独游北海,步谭篆青九日登高韵》是夏孙桐在重阳节时写的作品,诗中渗透着浓厚的秋意与淡淡的忧伤。诗的开头“虚度重阳”,首先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触,表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无奈与惋惜。接着,描绘了寒鸭避人而行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的静谧与孤独。
“萧寥诗境,便作濠梁,悠然心会”一句中,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诗境之中,似乎在濠梁上与自然对话,心中豁然开朗,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金粉迷茫,登临怕说先朝事”,则反映了对过往的沉思与不愿触碰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描绘北海秋景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过往的感慨与思索,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与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既感伤又悠然的情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虚度重阳:在重阳佳节时感到时间的虚度,暗示对节日的无奈与失落。
- 迟来霜树红如醉:秋霜的到来使树木变得红艳,形象生动,传达出秋天的美丽与萧瑟。
- 过塘寒鸭避人行:描写寒鸭在池塘中悠然自得的情景,突显秋日的宁静。
- 小立石阑自倚:作者在石栏旁小憩,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盼晴空全消水气:期待清空的天空,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向往与希望。
- 萧寥诗境,便作濠梁,悠然心会:在清幽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树比作醉酒,增强了秋天的氛围。
- 拟人:寒鸭避人行,赋予其人性化的行为。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悠然,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树:象征秋天的来临,代表生命的无常。
- 寒鸭:代表孤独与宁静,表现了自然的和谐。
- 斜阳: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黄昏,增添了诗的感伤基调。
- 鸿雁:象征思乡与归属,激发诗人的情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重阳”是指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诗人在哪个地方独自游玩?
- A. 西湖
- B. 北海
- C. 黄山
- D. 桂林
-
诗中提到的“寒鸭”象征着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热闹
- D.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名作,描写登高望远的感受与人生的感慨。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作品,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重阳节的感受。
诗词对比:
- 《登高》 vs 《烛影摇红》:两首诗都在重阳节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为悲壮,而夏孙桐则更显悠然自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