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寒夜过仲清斋话旧》
时间: 2025-02-04 15:27: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阁疏灯,地炉星火春回暖。白头明镜洗前尘,谁道年芳短。依旧清华秘馆,料麻姑蓬莱怕见。好添新炭,还话旗亭,良时弦管。含笑搴帏,彩云不掩嫦娥面。曲阑多事倚西风,鬲指商声变。应记小楼夜宴,对熏笼香深醉浅。几番别恨,重检寒灰,玉钗敲遍。
白话文翻译:
高阁上灯光微弱,地炉旁的星火带来了春天的暖意。白头的明镜洗去往日的尘埃,谁说年华短暂?依旧在清华的秘馆中,恐怕麻姑和蓬莱仙境也不敢见我。好想添些新炭,继续谈论旗亭的往事,良辰美景中再奏乐曲。含笑掀开帷幕,彩云并不遮挡嫦娥的面容。曲栏边倚着西风,乐音的变化让我感怀。想必还记得小楼的夜宴,对着熏香笼的烟雾我已醉了几分。几番别离的怨恨,重检那寒灰,玉钗敲打着记忆的深处。
注释:
- 高阁:高楼,象征着高雅的生活。
- 疏灯:灯光微弱,表现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地炉:指地上的炉子,象征着温暖。
- 麻姑和蓬莱:麻姑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女,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境,二者都代表着长生不老和理想化的生活。
- 旗亭:古代设立的亭子,通常用于聚会、谈话。
- 含笑搴帏:表示微笑着揭开帷幕,展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 鬲指:指用手指敲打乐器,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
- 玉钗:古代女性的饰品,象征着记忆和过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梅(1870-1948),字绍华,号梅村,近现代著名的诗人、戏剧家和散文家。他在文学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尤其在诗词创作方面风格独特,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烛影摇红 寒夜过仲清斋话旧》创作于仲春时节,表现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写作时正值寒冷冬夜,烛影摇曳,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思绪万千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开头的“高阁疏灯,地炉星火春回暖”,用灯光的微弱与炉火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寒夜的静谧与温情。随即转入对过往的回忆,白头明镜不仅是岁月的象征,也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的“依旧清华秘馆”,暗示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接下来的段落则描绘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乐声与香气交织,似乎将读者带回到那些难忘的夜宴。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含笑搴帏,彩云不掩嫦娥面”,不仅展现了月亮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与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的情感深度与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阁疏灯,地炉星火春回暖:高楼上的灯光微弱,地炉的星火带来了春天的暖意,描绘出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 白头明镜洗前尘,谁道年芳短:用明镜洗去往日的尘埃,质疑“年芳短”的说法,表达对岁月的反思。
- 依旧清华秘馆,料麻姑蓬莱怕见:依旧在清华的秘馆中,恐怕连麻姑和蓬莱仙境都不敢来见我,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好添新炭,还话旗亭,良时弦管:想添些新炭,继续谈论往事,描绘出欢快的聚会场景。
- 含笑搴帏,彩云不掩嫦娥面:含笑掀开帷幕,彩云不遮挡月亮,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 曲阑多事倚西风,鬲指商声变:在曲栏边倚着西风,乐音的变化让人感怀,展现出对音乐的热爱。
- 应记小楼夜宴,对熏笼香深醉浅:想必还记得小楼的夜宴,熏香笼中的烟雾让我醉得浅浅,表现出对往事的留恋。
- 几番别恨,重检寒灰,玉钗敲遍:几次别离的怨恨,重检寒灰,玉钗轻敲,象征着对过去的思考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镜”比作岁月,用以反映生活的变迁。
- 拟人:将“彩云不掩嫦娥面”赋予彩云以人性,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高阁疏灯,地炉星火”,对仗工整,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阁:象征高雅的生活,表达了诗人的追求。
- 明镜:象征岁月与反思,体现了对过往的思考。
- 麻姑、蓬莱:传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香笼:代表愉悦的聚会与欢愉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阁”象征什么? A. 低俗生活
B. 高雅生活
C. 普通生活
D. 忧愁生活 -
诗中的“白头明镜”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美丽的容颜
C. 生活的美好
D. 过去的回忆 -
“几番别恨”中“别恨”的意思是? A. 离开的痛苦
B. 相聚的欢愉
C. 未来的向往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B
- D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吴梅的《烛影摇红》都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后者则结合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人聚会的描绘。
- 苏轼的《水调歌头》虽然主题上是对月亮的赞美,但也蕴含着对人生的哲思,与吴梅的作品在情感深度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近现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的典故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