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笛令·见来两个宁宁地》
时间: 2024-10-02 19:51: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鼓笛令·见来两个宁宁地
黄庭坚 〔宋代〕
见来两个宁宁地。
眼厮打过如拳踢。
恰得尝些香甜底。
苦杀人遭谁调戏。
腊月望州坡上地。
冻著你影村鬼。
你但那些一处睡。
烧沙糖管好滋味。
白话文翻译
见到来了两个宁宁的(小女子)。
眼睛打过了如同拳头踢。
正好尝尝那香甜的滋味。
可怜的人却被谁调戏了。
腊月里望州坡上,
冻得你像村里的鬼影。
你就在那里一处睡。
烧沙糖管的滋味真好。
注释
- 宁宁:此处指小女子,形容其娇弱可爱。
- 厮打:相互打斗,这里形容眼神的交锋。
- 香甜底:指美好的滋味。
- 苦杀人遭:可怜的人,遭受了不公。
- 腊月:农历十二月,冬季寒冷的时节。
- 村鬼:形容寂寞、凄凉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当下社会的感受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腊月的寒冷与小女子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诗歌鉴赏
在这首《鼓笛令》中,黄庭坚通过描绘两个小女子的形象,反映出他对生活细微之处的关注。诗的开头以“见来两个宁宁地”引入,表现了对女子的温柔描绘,而后“眼厮打过如拳踢”则通过生动的比喻,体现了情感的激烈与冲突。诗中“恰得尝些香甜底”一语,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随后的“苦杀人遭谁调戏”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情的冷暖。
整首词以冬季的腊月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孤独的氛围,尤其是“冻著你影村鬼”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身影,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温暖的渴望。最后的“烧沙糖管好滋味”则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仿佛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表现出对生活美好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见来两个宁宁地:描绘两个娇弱的小女子,营造出温柔的氛围。
- 眼厮打过如拳踢:生动形象地描述她们之间的互动,情感激烈。
- 恰得尝些香甜底: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苦杀人遭谁调戏:反映社会不公,揭示人情冷暖。
- 腊月望州坡上地:设置了寒冷背景,增强孤独感。
- 冻著你影村鬼:形象地描绘孤独的身影。
- 你但那些一处睡:表达对安宁的渴望。
- 烧沙糖管好滋味:传达对生活美好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眼厮打过如拳踢”,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冬日的孤独与小女子的温暖,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黄庭坚在诗中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交织,展现出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宁宁:象征温柔与美好。
- 眼:代表情感的交流与冲突。
- 腊月:象征寒冷与孤独。
- 村鬼:体现寂寞与凄凉。
- 沙糖:象征生活中的甜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见来两个宁宁地”中的“宁宁”指什么?
- A. 小女子
- B. 小动物
- C. 小山丘
-
诗中哪一句表现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 A. 苦杀人遭谁调戏
- B. 烧沙糖管好滋味
- C. 冻著你影村鬼
-
诗中描述的背景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腊月冬天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
- 《临江仙》:李煜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鼓笛令》均表现了女性形象,但前者更注重情感的细腻,后者则通过情境反映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