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七日欲招客饮而风霾不果有作》
时间: 2025-01-27 03:3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携佳客燕高堂,园馆春风又作狂。 犹挟冰霜余意气,未分桃李好风光。 青山无赖藏云岫,流水生波滟野塘。 不饮何妨还燕坐,闭门扫地独焚香。
白话文翻译:
本想邀请贵客到高堂共饮,但园中的春风却异常狂放。 依然带着冰霜的余威,未曾展现出桃李盛开的美好景象。 青山似乎调皮地隐藏着云雾,流水在野塘中泛起波光。 即使不饮酒也无妨,可以安静地坐下,闭门扫地并独自焚香。
注释:
- 燕高堂:在高堂上宴请宾客。
- 园馆春风:指园中的春风。
- 犹挟冰霜:依然带有冰霜的寒冷。
- 未分桃李:未到桃李盛开的时节。
- 青山无赖:青山似乎调皮或不守规矩。
- 藏云岫:隐藏着云雾的山谷。
- 流水生波:流水泛起波纹。
- 滟野塘:在野塘中闪耀。
- 燕坐:安静地坐下。
- 闭门扫地:关闭门户,清扫地面。
- 独焚香:独自焚烧香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二月十七日,诗人原本计划邀请客人共饮,但由于天气不佳(风霾)而未能成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欲携佳客燕高堂”一句,表达了诗人原本的计划和期待,但“园馆春风又作狂”却预示了计划的落空。接下来的“犹挟冰霜余意气,未分桃李好风光”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比喻当前的境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期待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两句“不饮何妨还燕坐,闭门扫地独焚香”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即使计划未能实现,也能在独处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携佳客燕高堂”:表达了诗人原本的计划和期待,希望与贵客共饮。
- “园馆春风又作狂”:以春风的狂放来比喻天气不佳,预示了计划的落空。
- “犹挟冰霜余意气”:用冰霜的余威来比喻当前的寒冷和不顺。
- “未分桃李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期待与现实的无奈。
- “青山无赖藏云岫”:以青山的调皮来比喻自然景象的变幻莫测。
- “流水生波滟野塘”:描绘了流水在野塘中泛起波光的美丽景象。
- “不饮何妨还燕坐”:表达了即使计划未能实现,也能在独处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 “闭门扫地独焚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犹挟冰霜余意气”和“未分桃李好风光”中的比喻,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当前的境况。
- 拟人:如“青山无赖藏云岫”中的拟人,赋予青山以人的性格。
- 对仗:如“欲携佳客燕高堂”与“不饮何妨还燕坐”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即使计划未能实现,也能在独处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着生机和活力,但在这里却显得狂放,预示了计划的落空。
- 冰霜:象征着寒冷和不顺,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境况的无奈。
- 桃李:象征着美好和繁荣,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 青山:象征着稳定和永恒,但在这里却显得调皮,比喻自然景象的变幻莫测。
- 流水:象征着流动和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园馆春风又作狂”一句,春风的“狂”指的是什么? A. 春风的狂放 B. 春风的寒冷 C. 春风的生机 答案:A
-
诗中“犹挟冰霜余意气”一句,冰霜的“余意气”指的是什么? A. 冰霜的寒冷 B. 冰霜的余威 C. 冰霜的美丽 答案:B
-
诗中“不饮何妨还燕坐”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计划的失望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景象的欣赏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以自然景象来比喻爱情的美好和变幻。
诗词对比:
- 张耒的《二月十七日欲招客饮而风霾不果有作》与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计划的落空和现实的无奈,而黄庭坚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对张耒的诗风和创作背景有详细的介绍。
- 《宋词鉴赏辞典》:收录了黄庭坚和秦观的多首词作,对他们的词风和创作背景有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