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文殊院历天都峰逢采药者》
时间: 2025-01-26 05:0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文殊院历天都峰逢采药者
作者: 陈于王 〔清代〕
夜宿疑积雨,晓知松风鸣。
日出雾霭消,紫气群峰生。
十月山叶绿,境僻草木荣。
策杖穿萝径,宛转随昏明。
路滑悬溜溜,桥欹崩石横。
苍茫众岫接,络绎飞泉迎。
矫矫霜髯叟,负锸岩边行。
息肩趺盘石,细说农皇经。
谓我有夙缘,相顾若有情。
令我坐其侧,翠筐厓上倾。
双术赤白色,二苓龟蛇形。
柏叶含贞性,蔘花至阳精。
服食屏嗜欲,堪与元化并。
金丹饵轩辕,误人始容成。
言讫超然去,白云空冥冥。
白话文翻译
夜晚住宿时以为是积雨,早晨才知道是松风在鸣叫。
日出时雾霭散去,紫气从群峰中升起。
十月的山上叶子依旧是绿色,偏僻的地方草木却生机盎然。
我拄着杖子穿行在藤萝小径,曲折的路途伴随晨昏而行。
路面滑得像悬崖一样,桥面倾斜着崩落的石头横亘其上。
苍茫的众山相连,飞泉奔涌而来。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肩上扛着锹在岩边行走。
他在盘石上休息,细细讲述农皇的经文。
他说我和他有着前世的缘分,我们对视之间似乎有着情感。
他让我坐在他身边,翠绿色的筐子在悬崖上倾斜着。
两种草药呈赤白之色,二苓则像龟蛇的形状。
柏树的叶子蕴含着贞洁的气息,参花则是至阳的精华。
服用这些草药可以抑制欲望,堪比元始天尊的化身。
金丹的药饵是轩辕黄帝的遗物,误人至始始成。
话说完便超然离去,白云在空中飘渺而无踪。
注释
- 松风鸣:松树在风中发出的声音,常用来描写清幽之地的自然声响。
- 紫气:古代认为高山上升起的云气,代表祥瑞。
- 策杖:用杖子作为支撑,这里形容作者在山中行走的状态。
- 农皇:指的是农业之神,可能是指神农氏。
- 金丹:道教中炼制的长生不老药,象征追求长生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于王,清代诗人,生于晚清,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游历天都峰时,借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和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文殊院和天都峰游历时的所见所感。在晨雾初散的山间,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松风的鸣响,紫气的升腾,无不勾勒出一个清新脱俗的境界。诗人以“夜宿疑积雨”开篇,设置了一个神秘的氛围,随后通过“日出雾霭消”转入明朗,展现出自然的变幻与美丽。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不仅关注景色变化,也细致入微地记录了与采药者的交流,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诗中提及的草药和金丹,象征着长生与智慧,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推崇。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宿疑积雨:夜间住宿时,因阴沉的天色而疑似下雨。
- 晓知松风鸣:清晨时才意识到是松树在风中发声。
- 日出雾霭消:太阳升起,薄雾逐渐消散,展现出明亮的景象。
- 紫气群峰生:象征性的描述,紫气是祥瑞之气,充满了自然的灵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比作人类的情感,如“松风鸣”暗示自然的声音如同人的心声。
- 对仗:如“日出雾霭消,紫气群峰生”展现出诗人的修辞技巧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风:象征自然的声音和宁静。
- 紫气:代表祥瑞与美好。
- 草药:象征自然的智慧与长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气”象征什么? A. 祥瑞
B. 灾难
C. 寂静
D. 纷争 -
“矫矫霜髯叟”中“霜髯”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
B. 老者
C. 壮汉
D. 小孩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陈于王的作品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交流,展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